至今,洪坑村的村民中存在两种说法,一些人认为生产生活补助就是资源费,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补助是对村民受影响的补偿,而他们认为的资源费只有极少数的有特色的土楼楼主能够分到。
主管的李建熔副镇长介绍,生产生活补助就是资源费,而振成楼、福裕楼和奎聚楼每年得到的十万到四万元,是旅游公司租赁土楼给游客参观的租赁费,公司只租一些有特色的土楼并负责维修,其他的土楼处于缓冲期,还没有租赁计划。
今年,洪坑村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村动员,旅游公司给村民发放了土楼基础知识材料,资料中公布的很多信息村民第一次看到,这些刺激着他们的神经。
“永定土楼景区的1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没有我们的村民,为什么我们自己的土楼不让我们自己来管理,自己村民来讲解,自己来做保安、做清洁?”村民焦虑的背后,仍是对于就业机会的渴求。
永定土楼景区现有228人,其中正式员工141人,所有员工中当地员工占193人,村民说大多本村人在其中从事环卫、安保等低端岗位,关乎土楼保护和景区发展的决定,自己一直没有话事权,甚至少有知情权。
“2009年洪坑景区游客量为38万余人,村民门票分成款为912532.8元。村级管理费近23万元。”这些信息出现在洪坑村委会关于门票分成款的通知上,一位内部工作人员说,通知只是拿到橱窗里拍了照片,然后立刻摘了回来。受访村民都说没看过这个公示,只知道当年每人分到300余元分红。
“2010年,永定土楼景区接待游客142.2万人”,村民从旅游公司发放的评5A资料上看到这个数据,但并没有写洪坑村景区接待游客人数,“我们当年每人分到730余元分红,是一年的总分红”,洪坑村民强调了“一年”。
李建熔副镇长从另一个角度计算着经济账,“政府对洪坑景区的投入很大,门票收入用来付银行利息都不够,近五年政府对景区旅游公路的投入将近5个亿,这些投入最后受益的还是村民。”
在今年9月颁布的福建省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中规定,“福建土楼”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将“福建土楼”开辟参观游览及设置服务项目获得的收益用于“福建土楼”的保护和对所有权人的补偿。对所有权人的具体补偿办法由“福建土楼”所在地县和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所有权人三方协商决定。
保护条例同时规定,“福建土楼”所在地人民政府在“福建土楼”开辟参观游览及设置服务项目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应当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并定期向所有权人通报。
南都记者在洪坑村发现,受访村民并不知道,有一个专门保护福建土楼的条例已经从今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哪有空唱山歌?
洪坑村的热闹始于上午10时,各地的游客多从厦门中转,经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涌入村中。
土楼从单纯的居住之所到世界文化遗产,游客从数百到数千,20多年开放村门的经历,洪坑村民对游客,早已形成了一种友善而不纠缠的默契,而外来者令他们的生活,早已发生有形或无形的变化。
土楼第一位导游林日耕乐于向游人介绍的,是土楼建筑里孕育着客家文化,国家领导在视察土楼后也曾留下评语:“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
“但因为利益,村里人的一些关系、思想已经发生了改变”,林日耕观察到,同一宗族的亲人会因为客人多寡发生口角,邻里忙碌于计算赚了多少钱而减少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导游拉客抢生意,减少讲解时间……凡此种种,都不合林家祖先的教诲和客家传统文化。
在被誉为“土楼王子”的振成楼一楼,林家第四代女儿和儿媳各拿一张纸牌,悄声揽客,“上楼5元,我给你讲解加5元”,妯娌几个各自把守楼梯,谁带人上去谁收钱,“有的趁中午就带旅游团10多个人一起上来,根本不会考虑土楼的承受能力”,她们彼此抱怨,也在彼此较着劲。
在火爆的旅游中,客家的民俗文化却难觅踪影。村民说,今年5月,景区准备要评5A,村里组织了客家山歌、采茶扑蝶等民俗表演,“5A牌匾一到手,这些表演随之结束”。
入夜,游人散尽的洪坑村依偎在大山怀抱,格外静寂。村中后生阿宝的茶铺里,传出婉转清亮的客家山歌声―――他专门找村里80多岁的老者学过。抱着孩子的江雅琴想起,当年妈妈在晨露散尽漫山茶林采茶的时候,也会随口唱出这些歌。
“可现在整天忙着赚钱,犯愁在哪建房子,哪有空想唱歌”,一句也不会唱的她,住在被誉为福建最美的乡村之中,看起来有点沮丧。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