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陆

犹太摄影师的上海时光:54年后以使馆寻旧人(组图)

www.sinoca.com 2011-11-21  中国新闻周刊



  1954年的一天下午,刚刚参加完业余芭蕾舞演出的洪落霞来到沈石蒂的照相馆。当时她只有17岁,正在读高中二年级。洪落霞每次路过沈石蒂照相馆,都会在橱窗前驻足,欣赏里面展示的照片。这天,她因为演出,有了一件崭新的舞蹈服,便动了向家里要钱去拍照的念头。

  57年后,已74岁的洪落霞还记得沈石蒂为她拍照时的情景:“他鼓励我自由地跳舞,我记得他为我拍了许多张。”

  一个星期后,洪落霞从朋友那里得知,自己的照片被沈石蒂放在橱窗里展示。她赶紧跑过去看:在照片中,她双手自然地在胸前交叉,微微扬起头,回眸凝视。洪落霞开心极了。

  大学毕业后,洪落霞与青梅竹马的男友结为夫妇,并随丈夫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年。但在文革期间,她所有身着芭蕾舞蹈服的照片全部被付之一炬。“这种照片是不能留的,全烧了。”

  这一年,游美瑛也带着刚1岁的儿子孙逊到沈石蒂照相馆去拍照。

  游美瑛现在已经85岁了,但对沈石蒂仍然有记忆。她说,孙逊的爸爸在美国留学多年,当时刚回国不久,中文说得不好,沈石蒂便用英文和他交流,令他轻松不少。所以家里只要照相,就会去沈石蒂的照相馆。

  孙逊说,他1岁左右的照片不少,但最后留下来的只有沈石蒂拍的两张:一张是自己的单人照,另一张是与母亲的合照。“因为母亲很喜欢这两张照片,所以一直挂在家里的墙上。”

  1954年,曹莉贞24岁,在中学当数学老师,陈立善25岁,在纺织厂做技术员。两个年轻人订婚了,他们都看中了沈石蒂照相馆橱窗里的照片,因此决定在这里拍摄他们的订婚照。曹莉贞现在已经81岁了,她还记得:拍照的时候沈石蒂像个“导演”,用地道的上海话,指导他们做了很多动作。他们当时既拍了单人照,又拍了合影。

  57年后,曹莉贞和陈立善还在一起,还带来了自己珍藏的“沈石蒂牌”订婚照。

  沈石蒂照相馆收费较其他照相馆贵,因此,只有家境较好的游美瑛选择将照片放大,其他人只做了很小的尺寸,即使如此,他们也很知足。

  “他的房间里全是关于中国的回忆”

  沈石蒂不愿离开中国。他的大部分青年时光和记忆都与这座城市同在,更重要的是,他恋爱了。

  在沈石蒂晚年对德克斯勒的描述中,这是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当时沈石蒂年届半百,而对方还在大学里学习,双方年龄差距有二十多岁。这个中国女孩子有个美丽的英文名字:南希。南希当时结过婚,与前夫有个小女儿。

  沈石蒂与南希大约在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结了婚,当时南希的孩子大约五六岁。在德克斯勒找到的老照片中,有一张应是他们结婚典礼的大合影,参加典礼的既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他们神态自然、兴味盎然地围在新娘新郎周围。一对新人穿着白色礼服,沈石蒂依然展露他标志性的笑容,新娘虽有些紧张,但也笑得很开心。他们的手交握在一起。

  但这段让沈石蒂认为是“轰轰烈烈”的爱情没有持续多久。

  中国很快开始了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先是“公私合营”,继而是政府付钱,把企业的经营权从资本家手里赎买过来,并在企业内部设立党支部和工会,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外国人沈石蒂不清楚自己的照相馆怎样公私合营,又如何改造。1955年,他把自己的照相馆卖给了一位中国人,继而在上海的一家英语学校教了两年摄影。1957年,沈石蒂离开了生活35年的上海,坐船前往以色列特拉维夫,直至去世。

  他没有带走他的中国妻子和养女,他与南希也没有自己的孩子。潘光教授对这件事情感到奇怪,在以色列访问时,他问遍了沈石蒂的朋友,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原因。大家大概猜到的原因是:他们离婚了。

  或许,因果应该倒转,正是因为他们离了婚,沈石蒂才会放弃继续生活在这块土地。他或许也有些无奈,在上世纪50年代的氛围里,与一个外国人结婚生活,对年轻的中国女性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

  刚到以色列时,沈石蒂为摩西・达扬将军(以色列著名军事领导人,俄罗斯犹太人)的妻子剪纸,没过多久,便重操旧业继续从事摄影工作,主要拍摄珠宝。

  移民以色列大约十年后,沈石蒂再次结了婚,德克斯勒就是那时认识了他。虽然那时沈石蒂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但他依然每日忙忙碌碌。“我从来没有一次看见他坐着无所事事的时候,他总是在忙碌着写什么,或是忙着录下广播里的某一首歌曲,或是忙着做从中国学会的剪纸。”

  在德克斯勒眼里,这位个头矮小、精力旺盛的继父,“早已习惯了中国,就是个中国人”。他经常怀念上海,怀念那里的老顾客、黄包车、油条,还有甜甜的上海菜,能够再次回到上海是他余生的梦想。“他的房间里放满了关于中国的记忆,关于上海的记忆,他把那些珍贵的东西都保存了下来,这些都是因为他内心的自豪之情。”

  德克斯勒在电话中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有一天,沈石蒂在街上遇到了几位台北的留学生,他们就在街上聊了起来,对方对于能在异国他乡遇到说汉语的人也感到很新奇,对他颇感兴趣。这几位留学生住得不远,沈石蒂后来偶尔邀请他们到家里做客、吃饭,聊聊他在上海的往事。“每逢谈起中国,都流露出他对中国无尽的思念,他说他非常喜欢中国人的秉性,善良,对他人非常尊重。”德克斯勒说。

  1970年,沈石蒂接受当地报纸《新消息报》采访时,这样描述他记忆中的上海:“我在上海寻找到了许许多多美好的经历,每当想起上海,我总会喃喃自语,这是一个如此特殊、充满活力的城市,我仿佛能看到它缤纷的色彩,闻到它丰富的气味????”

  1987年6月29日,沈石蒂在特拉维夫逝世。

  他没能再联系上那位叫“南希”的爱妻,也没能实现重回上海的梦想。但他当年开照相馆的南京路73号仍然存在,如今,这里叫南京东路美伦大楼东楼。这幢建于1921年的六层楼房,虽然经过多次粉刷和翻新,仍保持着几乎和照片中一模一样的纹饰,以及丝毫未变的玻璃窗格局。

  57年后,以色列大使馆希望能在沈石蒂照相馆旧址附近举办这些老照片的展览,以便使“老上海”沈石蒂,最终通过他曾倾注过热情与心血拍摄的照片,回到既成就了他、也使他魂牵梦萦的上海。

老照片中,摄影师出现在他在南京路的照相馆窗口。

美伦大楼可能是犹太摄影师照相馆所在地。 图

  时隔50多年后,犹太摄影师Sam Sanzetti的老上海人物肖像作品又再次回到申城,呈现在世人面前,将尘封的往事唤醒。在陆续发布数十张人像摄影作品后,以色列驻沪总领事馆工作人员透露,目前已经获得了一些线索,“有人联系我们说照片里的人是自己的长辈,我们正在核实。”

  在寻找照片中人的同时,人们也对这位技术精湛的外籍摄影师感到好奇: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经过记者走访考证并综合市民提供的线索,早报记者了解到,Sam Sanzetti的中文名叫“沈石蒂”,他在上海的照相馆之一正位于南京东路的美伦大楼。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云南6教师赴广州参加活动 被便衣当嫌犯抓捕致伤
下一篇:人口下降 拆点并校:计划生育是校车事故凶手之一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