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文革中遭受迫害。
刘少奇的老卫士长李太和闻讯死讯后火速从北京赶往开封,直奔老首长身旁,只见刘少奇躺在地下室地板上,身上盖着一个白床单。一尺多长的白发蓬乱着,嘴和鼻子已经变形,下颌一片淤血……
八届十二中全会,在人数不足半数的情况下,却宣判了刘少奇政治生命的死刑。毛泽东说,他在1962年就看出刘少奇“有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
山雨欲来之时,刘少奇接到出访任务,国外鲜花铺路国内却风雨满楼
进入1966年,全国的政治气候出现了微妙的变化,那就是由上海作为中心发起的文化艺术领域的学术争论此起彼伏,后来在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不断推波助澜下显得异常活跃,并在他们授意之下逐步往历史纵深和政治生活等领域扩展,让大家嗅出了山雨欲来的味道。然而处于政治高层的领导人对这种味道更为敏感和警惕,二月初以彭真为组长的“中央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向中央递交了一份名为《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就是想将这种来者不善的“学术争论”控制在文化领域之中。
既然有人发现江青等人“来者不善”的用意,那么“来者”们当然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很快江青在林彪那里寻求到巨大的政治支持,而且得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2月2日至20日,江青就受到了林彪的委托,在上海召开了只有几个人参加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
林彪和江青的名字第一次紧密地连在一起。林、江的政治合作拉开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序幕,十年悲剧由此登场。
但是善良的人们只是从字面上看到了“文化革命”的字眼,还不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正式提法。谁也没想到也没法想到“文化革命”会演绎发展成“政治革命的全面内战”,把全国推进一片昏热混乱的海洋之中。
就在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和夫人王光美应巴基斯坦、阿富汗和缅甸三国的邀请,从1966年3月26日到4月19日对位于东南亚的三国进行友好访问。陪同访问的有陈毅副总理和夫人以及其他随行人员。刘少奇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国家的形象,和以往一样此行肩负着对外友好发展的神圣使命,从准备出行到正式成行,一切依照有序而正规的程序进行着,他需要更多时间和注意力了解熟知这三国的情况,正是肩负特殊使命的缘故,此时的他可能还能暂时避开“文化革命”词汇的侵扰。
一同出访的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和陈毅夫人张茜格外抢眼。的确,夫人们的随同访问,为出访增添了幽雅和温馨的感觉。王光美与张茜穿着中国民族特色的旗袍,更加衬托了东方女性的含蓄气质和优美风韵。
就在刘少奇出访专机在北京机场跑道腾空而起的瞬间,他可能根本无法想象,他内心印刻的几个画面已经由江青、林彪、康生等人开掘成一条政治暗流,正奔腾涌动跃跃欲试着破土而出,而他很快就要被这条可怕的政治暗流彻底吞没……
专机引擎轰鸣,在碧蓝的空中单调地飞了三个多小时,下午降落在乌鲁木齐机场。一般情况,中央领导人出国访问,飞机都要降落在边疆城市加油、补充给养。
乌鲁木齐这座边城还没有卷进政治风云中,显得宁静、清幽。城市处处都飘散着羊肉串的香味,就连代表团晚上住的最好迎宾馆里也飘散着这种特有的香味。
第二天上午,刘少奇、陈毅由新疆自治区领导陪同,一同去参观新疆工业展览。走进大厅,这时刘少奇从衣兜里掏出一包“中华”烟,他犹豫了,看看四周是油亮的木质地板,把烟就这么一直夹着,直到从展厅出来才点燃。整个观看中,他很少问话,只是非常仔细地观察每一件展品,能在一份说明书前逗留10来分钟,几乎是弓着身子贴着玻璃吃力地阅读。见他这样专注凝神,杜修贤不由地举起相机,抓住他神情凝思、目光深沉的一瞬间。
看完展览,刘少奇和自治区的领导座谈。会上,刘少奇打破沉默,思路非常敏捷,谈吐沉稳。一头银发给他有涵养的气度增添了威严,让人感到有种说不清的非凡魅力,是自然流露的庄重感?还是分寸得当的权威感?或许两者兼而有之。
第二天中午,访问团离开乌鲁木齐前往第一站――巴基斯坦。刘少奇等领导人由欢送的人群簇拥着走向飞机,刘少奇同自治区领导人握手告别后,正想登机……他突然转过身,退着步子朝欢送的人们挥手……谁也没有想到,这竟是刘少奇最后的出访,最后的挥手。
中国代表团到达巴基斯坦已是下午。如果这次不是亲眼目睹,所有人真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迎宾的汽车刚跑到街道上,立即被四面八方涌来的群众围住了,黑压压的人群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鼓掌声,把街道挤得水泄不通……汽车仿佛被这沸腾狂欢的场面搞懵了,突然熄火窝在那儿不动了,人还在不断地围拢……这时听到尖锐的哨声,人群开始朝街道的两边移动,为中国代表团乘坐的汽车闪出行车道。有的人不甘落后,不住地朝前挤,立即遭到警察的严厉阻止。
车子开动了,群众又蜂拥随车涌向代表团的住处……车子几乎是被数万的群众抬担架似的抬到国宾馆门口。
刘少奇和陈毅脖子上套着巨大的彩色花环,那上面托着的不再是忧愁的眉结,而是明朗由衷的笑容。
3月28日,刘少奇在阿尤布・汗总统的陪同下,参观兴建中的新首都伊斯兰堡,下午由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布托陪同去拉合尔访问。
拉合尔是巴基斯坦的历史名城,西巴基斯坦首府。中国客人在这里再次受到了热烈欢迎。
当刘少奇等乘车从拉合尔机场去省督府时,受到了近100万人的极其热烈的欢迎。一路上,欢迎的人群密密层层,汇成一片海洋。道路两旁的树上、房屋上,都高高低低地站满了人。人们挥舞着旗帜、彩带,作出种种欢迎的表示。
车队开出后不久,两旁的欢迎队伍突然失去了控制。拥挤的人群冲破警察的警戒线,兴奋地站在马路中央高呼欢迎口号,争先恐后要近距离目睹中国领导人的风采。无数工人、学生、白发苍苍的老人和天真的儿童都争着把手伸进汽车窗口,同中国客人握手。整条马路水泄不通,中国的车队一再被热情的群众阻住,通过这条5英里长的道路,车队用了整整一个半小时。
鲜花、笑容、欢歌……铺撒在中国国家主席友好访问的路途上!
与此同时,国内政治风雨更加狂烈,彭真的《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终于在4月10日被中央下发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彻底否定。这就意味着前一段时间的学术讨论冲破了文化的范畴,终于进入了政治领域之中,一场大风雨一个大漩涡即将形成。
林彪在给中央军委的信中还写道:“这个纪要,经过参加座谈会的同志们反复研究,又经过主席三次亲自审阅修改,是一个很好的文件,用毛泽东思想回答了社会主义时期文化革命的许多重大问题,不仅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而且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刘少奇和陈毅出访回国,专机没有飞回北京,而是直接去了杭州,一进会场才知国内出了大事。
1966年4月17日到19日刘少奇对缅甸联邦进行友好访问。缅甸联邦也是刘少奇此行最后访问的一个国家。缅甸革命委员会主席奈温将军与刘少奇多次相见,彼此熟悉而亲切。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