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这一天是2004年6月25日,奥尔默特作为以色列副总理首次访华。除了北京外,哈尔滨是奥尔默特此次中国之行的唯一外地城市。奥尔默特不止一次向哈尔滨当地犹太学者回忆,“我父亲在87岁高龄去世时,留给世界的最后遗言都是哈尔滨当地话。”奥尔默特说,“我父亲的心始终牵挂着中国,牵挂着他的第二故乡---哈尔滨。”
本文摘自:《瞭望东方周刊》396期,作者:周范才,原题:《哈尔滨的犹太印痕》
来自哈尔滨犹太研究中心的消息显示,目前在黑龙江省档案馆仍然保存有上千份哈尔滨犹太人档案资料,迄今依然没有公开
作为哈尔滨最早研究犹太人的学者之一,李述笑曾穷经年之力根据现存资料统计过哈尔滨犹太人人口。据他介绍,哈尔滨犹太人最多时出现在1920年,高达两万人,一度成为人数最多的外国侨民群体,但在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时,却仅为1324人。
“在这里,犹太人感受到了尊严。”
在盼望了半个多世纪之后,时年60岁的犹太人奥尔默特终于站到了他祖父的墓地前,墓地在和奥尔默特的家相距遥远的远东腹地中国哈尔滨的市郊。这一刻,奥尔默特深情无限。
这一天是2004年6月25日,奥尔默特作为以色列副总理首次访华。除了北京外,哈尔滨是奥尔默特此次中国之行的唯一外地城市。
墓地被称为“哈尔滨犹太公墓”,自1903年下葬第一位哈尔滨犹太人开始,共有数千人长眠在这座中国东北城市。迄今,哈尔滨仍完整保存着588座犹太人墓葬。
奥尔默特的祖父约瑟夫・奥尔默特正是其中之一。1918年,约瑟夫夫妇带着儿子莫尔杰哈伊从俄国迁居中国。此后,他的后半生一直在哈尔滨度过,直至1941年5月14日逝世。
访问中国两年后,奥尔默特毕生追随的中东政治强人、以色列时任总理沙龙突然中风倒下,昏迷至今。奥尔默特临危受命,出任以色列总理。作为以色列利库德集团和前进党的核心人物,奥尔默特“鹰派”色彩浓厚,但“原居中国哈尔滨犹太人后裔”的身份却让无数哈尔滨人记住了他身上的柔情。
奥尔默特不止一次向哈尔滨当地犹太学者回忆,“我父亲在87岁高龄去世时,留给世界的最后遗言都是哈尔滨当地话。”奥尔默特说,“我父亲的心始终牵挂着中国,牵挂着他的第二故乡---哈尔滨。”
他的父亲、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先驱莫尔杰哈伊曾在哈尔滨生活了十五年,能讲一口流利的东北话,他正是当年生活在哈尔滨的两万余犹太人之一。
犹太人来了
自唐宋始,犹太人就曾来到中国长安、开封、广州、泉州等地,与汉民族有着上千年的交往史。不过,足迹踏进哈尔滨却是最近百年内的事情。
一切源于历史的某种必然。
19世纪末,经过数个世纪迁徙、繁衍,全球的犹太人已近1000万人,其中俄国有500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犹太人聚集区。其时,在数个世纪的漂移迁徙后,犹太人遭受排斥的厄运依然未有改观,甚至被屠杀的危险空前激烈。
一系列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事件接二连三在俄国数百个城市发生,生活在俄国和东欧国家的犹太人顿时陷入巨大的恐惧,不得不再次选择迁徙。史料记载,从1881年到1914年的30多年里,大约有300万犹太人逃离俄国和东欧。
1896年6月4日,李鸿章代表清朝政府签订《中俄密约》,沙俄由此攫取了在中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的特权,以及铁路沿线的护路权、行政权。
由此,一批批俄国筑路工人、官兵以及商人开始进入中国,沙俄势力侵入了中国东北腹地。“其中一部分就是犹太人,”李述笑多年的研究结果显示,“排犹”与“中东铁路的修建”构成了犹太人进入中国东北的两大主因。
据中国社科院刘爽所著《哈尔滨犹太侨民史》一书记载,沙皇尼古拉二世曾特别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俄国境内的犹太人移居中国东北这一“满洲天堂”,以期“把刚从中国人那里取得的地区‘俄国化’”。
此后,随着1905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的土地打响,以及“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俄国犹太人进一步东迁,远东腹地的哈尔滨开始成为他们的驻足之地。
资料显示,1900年,哈尔滨已有犹太人45人,到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时,哈尔滨犹太人已经突破了500人。
作为哈尔滨最早研究犹太人的学者之一,李述笑曾穷经年之力根据现存资料统计过哈尔滨犹太人人口。据他介绍,哈尔滨犹太人最多时出现在1920年,高达两万人,一度成为人数最多的外国侨民群体,但在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时,却仅为1324人。
夜幕下的哈尔滨
持续上千年的不断迁徙和颠沛流离,让犹太人保持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意识。刘爽所著《哈尔滨犹太侨民史》一书认为,尽管散居世界各地,犹太人在同一个城市却常常聚集在一起,呈现出“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从而有效地维系着犹太民族的生命延续。
1902年,哈尔滨犹太人增至近300人。也就在这一年,留居哈尔滨的犹太人别尔科维奇等32人集体签订《侨居哈尔滨犹太人协议》,是为哈尔滨犹太人存世至今的第一份文件。
第二年的2月16日,哈尔滨犹太人发起成立哈尔滨犹太人协会,后改名为“哈尔滨犹太宗教公会”。李述笑介绍,公会理事会的选举获得了哈尔滨当地警察局的批准,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组织。
2009年3月,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哈尔滨犹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韩天艳曾去以色列采访了一个月,探访过数十位曾在哈尔滨生活过的犹太人及其后裔。2010年10月,韩天艳等人根据采访的成果,出版了《哈尔滨犹太家族史》。书中记述,在当年的哈尔滨犹太社区中,精神领袖和政治领袖一起构成社区正常运转的核心,有力地维护了犹太人的民族特性和宗教传承。
哈尔滨犹太人后裔、以中友好协会会长特迪・考夫曼说,哈尔滨每一位犹太人都明悉,无论是疾病、孤独无助还是年老,他们都能够得到关照。犹太人都知道,他们会得到来自社区的支持和保护。
今天的哈尔滨,以身上特有的俄罗斯印记为人熟识。其实,哈尔滨街头保留至今的不少建筑都能寻觅到犹太民族的风味。
去过哈尔滨的人都忘不了“中央大街”,街道两旁林立着70余座欧式和仿欧式建筑,是我国罕见的建筑艺术长廊。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初名“中国大街”,1925年改称“中央大街”,据说,这是中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其实,早在一个世纪前,这里也堪为远东最繁华的街道,饭店、钟表行、咖啡馆遍布各处。
十年前,黑龙江社科院犹太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铁江曾调查了哈尔滨存留的犹太历史文化遗址遗迹,至今保留完好的多达十余处。这些遗址分布于现今哈尔滨中央大街、通江街等闹市区,包括犹太会堂、犹太中学、免费食堂、犹太医院、犹太银行,以及闻名于外的马迭尔宾馆。
无数的影视作品都曾如此呈现,夜幕下的哈尔滨霓虹璀璨,路灯下的欧式建筑透露着纸醉金迷的暧昧。由此,哈尔滨也赢得了“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赞誉。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