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之忧
除了给乡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更令人忧心的是,水污染已经直接危害到农村群众的生命健康。
国家疾控中心曾对淮河流域癌症高发地进行全面普查,最终结论显示:一、淮河流域沿河、近水区域癌症高发;二、癌症高发与劣Ⅴ类淮河水密切相关。
淮河流域之外,多个地方都先后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癌症村”,只有新疆、西藏等少数不发达地区“榜上无名”。
中国卫生部官方网站发布的第三次中国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报告显示:癌症已成为中国农村居民最主要死因之一,与环境、生活方式有关的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膀胱癌死亡率及其构成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肺癌和乳腺癌上升幅度最大,过去30年分别上升了465%和96%。
2010年5月31日,环保部发布了最新一期《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报告称: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均受到污染。全国203条河流408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7.3%、24.3%和18.4%。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在26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只有1个,Ⅲ类的5个,Ⅳ类的6个,Ⅴ类的5个,劣Ⅴ类的9个,占到了湖泊总数的34.6%。
2010年,水利部发布的《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实践与探索》的报告显示:由于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全国目前仍有超过1亿的农村人口喝不上干净水。
在地表水被污染之后,地方政府和农民们开始不断抽取地下水,水井越打越深,鲍邱河流域多个行政村原来自打的几十米深的水井如今已经完全报废,现在,村民们的饮用水来自300米深的地下。
《中国地下水科学的机遇与挑战》一书是目前研究国内地下水状况的权威著作,它由12位国内外知名地下水专家组成的“中国地下水科学战略研究小组”历经近三年时间调研完成。该书介绍,在过去几十年内,为满足不断增加的用水需求,中国的地下水开采量正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增。
2010 年7月,在2010国际地下水论坛上,与会专家就已发出警告:一些地区地下水储存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许多地区地下水还遭到严重污染。在会上发言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水文学者弗兰克・施瓦茨说:“水危机并不只在中国存在,但中国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的问题都更为严峻。”
由于地下水占到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3,全国有近70%的人口饮用地下水,因此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水源,但水体污染正加剧中国的地下水危机。
治污“两大难”
在我国城市和众多村镇高速发展工业的压力下,以黑臭缺氧为代表的第一代水污染,重金属、有毒化学品为代表的第二代水污染,营养元素超量为代表的第三代水污染,在不少省区市同时出现。当今治理水污染,有两大难题是绕不过去的。
地方政府对GDP的亢奋和对环境生态的不重视是一直被诟病和批判的问题,尽管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下发《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改变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将环境保护优先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地方环保部门的相对弱势,实际执行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一位受访专家对本刊记者表示,在三大基本国策中,环境保护是唯一一个无法落实到最基层的国策。
“2005 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获得者、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主任王灿发教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就说,即使到现在,环保部门的权威性仍然不够,在政府中的地位比很多部门都低,很多时候,环保要给经济增长让路。他笑称:“扛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扛不住,不换思想就得换位子。”
王灿发认为,这还是一个发展观念的问题,需要真正转变发展的思路,落实环境优先的原则。
“十二五”期间,环境优先的原则有望落到实处,“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以“绿色发展”为主题,专篇论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明确提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同时,绿色指标的比重上升,不包括人口指标,资源环境指标由“十一五”规划的7个提高到“十二五”规划的8个,占总数比重由27.2%提高至33.3%。
发展理念转换之外,治污理念、机制的创新是水污染治理的另一个现实课题。
由于水的流动性,在水污染方面上下游之间往往很难形成默契,即使百里之长的鲍邱河,在治理中都面临这样的难题。
因此,如何打破这种“楚河汉界”的困境,消除行政区域之间的壁垒限制,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协作,提高水污染的治理成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这一问题多年来一直在讨论,但实践中始终难见实质性的进展。
最近,从浙江传来了好消息,4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为加快推进新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切实保护千岛湖水环境安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日前联合启动实施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工作,确立了“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和机制。这是我国首个省域间合作治理、相互监督的环境保护机制试点。
报道说,新安江流域的先行先试,将为全国大江大河流域推行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借鉴。
鲍邱河的治理似乎也出现了转机,陈立军说,目前,鲍邱河水污染治理已经提上日程,未来将打造成观光休闲旅游区,资金已经到位。
这条备受磨难的、悠久的河流会迎来新生吗?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