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陆

“新移民潮”冷思考:为何移民?对中国影响多大?

www.sinoca.com 2011-05-23  人民日报


  中国的富裕阶层和知识精英正成为新一轮移民的主力军。移民热会不会引发人才、资金大规模外流?在国人移居海外的现象背后,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据估计,1999年以后的10年间,中国内地有200万人合法获得外国“绿卡”

  周六,北京某中介的移民咨询课。十几平方米的小会议室,满满当当坐了34人,其中大多数是衣着挺括、文质彬彬的中年夫妇。

  “我太太完全不懂英语,在那边能行吗?”

  “魁北克移民和联邦移民哪个更容易?”

  “温哥华和多伦多哪座城市对孩子教育更好?该选择华人子弟比较少的学校吗?”

  ……

  人们七嘴八舌地提问,对遥远的异国生活满是好奇。

  网上的移民广告、手机里的移民信息、竞争激烈的移民中介……移民,正悄然成为国内部分中高收入家庭间的热门话题。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海外移民,经历了三个阶段。”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会长、东方杰圣咨询有限公司总裁齐立新介绍,“第一阶段是1979年到上世纪 80年代中后期,以国家公派为主,伴有海外团聚、探亲及自费留学等。第二阶段是90年代中期到2003年,其间更多的国家敞开了技术移民大门,但这种技术移民不是精英移民,更不能称之为精英流失,因为其中有很多以低端劳动力为主的职业,比如保姆等。第三阶段始自2007年,随着中国经济腾飞,特别是楼市升温、股市大涨,一部分人积聚了相当的财富,投资移民迅速增长。”

  据了解,目前中国公民进行海外移民的主要国家中,投资移民方案最低投资额分别是:美国50万美元(约330万元人民币),加拿大80万加元(约550万元人民币),澳大利亚80万澳元(约454万元人民币),新加坡150万新元(约962万元人民币)。这样的额度,那些较富有的家庭可以承受。加之2009年起,经历国际金融危机重创的欧美国家,为吸引外部资金,将投资移民限额逐步放宽,大大推动了中国公民的海外移民进程。“我常开玩笑说:在北京二环以内有房的居民,都具备移民的经济实力。”齐立新说。

  国人移居海外的步伐的确在加快。据加拿大移民局数据,2009年加国投资移民全球目标人数为2055人,而中国内地占了1000名左右。而在投资移民之外,技术移民是一个更庞大的群体。业内人士介绍说,技术移民数量与投资移民相比,大约为20∶1。有人计算的结果是:平均下来,中国每天都有近60名教育背景良好的精英人士向加拿大移民局递交移民申请。加拿大家园网数据显示,2011年加国移民部在吸收移民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将减少亚太地区移民总数,但北京签证处是个例外,总目标数由去年的7785人增至9425人,增幅超过21%。

  不仅仅是加拿大,近10年来,中国的高知人士、富裕人士纷纷入籍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美国、新西兰等国。据齐立新估计,1999年以后的10年间,中国内地有200万人合法获得了外国“绿卡”,其中获加拿大“绿卡”的超过40万人。

  为何觉得“外面的世界精彩”

  ■教育环境、生活环境有吸引力,业务拓展方便,社会保障完善,财富氛围更安全

  “丈夫的生意在北京,孩子一直在北师大附中读书,但因为不是北京户口,还得回原籍高考。我们想,反正孩子将来是打算出国留学的,不如趁早移民到加拿大去,这样孩子可以直接参加美、加两国的高考,奖学金门槛也低许多。”在移民中介处,记者遇见了前来咨询的顾女士。

  为孩子的教育“出去”,已经成为当前移民热的重要推手。“目前申请移民的主力军是40岁左右的人群,都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环境。他们认为国外的教育制度、教学质量以及人才使用等方面做得更好,希望把孩子送出去读书、就业。一个学生出国念大学四年的平均费用达80万元人民币,这个费用与举家申请投资移民的成本差不多,所以很多家庭干脆在孩子中学阶段移民海外,这是当前移民大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齐立新说。

  据教育部数据,2010年国内有近100万名学生放弃高考,其中出国留学者占21%。与此同时,被称为“美国高考”的SAT考试,每年的招生人数从2003年的一两百人,猛增到今年的1万多人。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国内限塑令将满三周年 餐馆医院或“限塑”(组图)
下一篇:县政府斥资2千万装备美式校车 上路享受特权(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