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避难硐室
推开两拳厚的铁门,永久避难硐室完全暴露在我们眼前。常村矿代矿长张国庆介绍说,避难硐室有防爆封闭门和封闭墙,能抵御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高温。每个避难硐室有四个门,每侧各有两扇,每个门造价就在 20万元人民币左右。“煤矿灾害往往会破坏地下原本正常的通风系统,导致有毒有害的气体和水四处蔓延,造成撤离途中人员的伤亡。而避难硐室的设立,可以为那些不能及时撤离坑道的人员提供临时避难所。”
第一扇门和第二扇门之间的区域,主要作用类似于缓冲隔离带,门上的气幕将室外有毒气体隔离,同时这里还存放有一些电子设备、方便马桶和大约二十个氧气瓶等。第二道防护门内,则是避难硐的生存区,有四排金属座椅,同时还有着储存食物、水和化学药剂的功能。
永久避难硐室是一座“放大型”的救生舱,长39米、宽3.5米、高3米多,可以容纳80至100人。与一般的坑道或者硐室不一样,避难硐室最初开凿的高度达5米以上,为了达到抗击灾害的程度,通过不断地刷水泥浆、填充钢筋混凝土和其他织护材料,为现在的硐室制造了一个坚固的外壳。如今的硐室只有3米多,差不多是最初的一半高。
在避难硐室的中央控制区有一个电视屏幕,上面显示的是地面调度室里的情况。张国庆说,这个地上地下视频设备早在智利事件之前就已经调试好了,原本是为了一些因为身体原因不能下井的领导了解井下避难硐的情况而设,在智利矿难营救事件发生后,他们认为这种视频通讯是矿难营救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对地上人员了解被困人员情况,平复被困人员的焦虑有极大帮助。
与可移动救生舱不同的是,永久避难硐室有钻孔与地面相通,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地面可以从钻孔内向避难硐室输送食品和物品。
去年 8月5日,智利北部圣何塞铜矿塌方,33 名矿工受困于地下大约700 米处。救援工作持续了两个多月,经过钻孔供氧、供养,所有矿工奇迹般地全部生还,震惊全球。
“我们和智利那座矿性质不同,我们这里是煤矿,地质构成有区别,所以避难硐室的建设也不完全一样。他们那种可以从地上送鞋子、照相机等物品的管道,我们并没有配置。” 张国庆说,“那种(通道)的造价太高,我们目前只能通过这根管道输送水和流食,并提供电力和视频通讯联系。”
作为避难硐的核心设备,钻一个深达400多米的通道耗资巨大。因为不仅要钻一个孔,中间还要套一个钢管,内外壁还涂有防水层。打眼、套管、封闭,然后管中间再布电缆、压风管、流食管和通讯光缆。这个硐室花费了800多万人民币。
张国庆说,矿上在地面还配有专用的救援车辆,一旦发生事故,只需三个小时时间就可将食物等物资运送到避难硐室内。就算是外部保障系统受到破坏,室内人员也可以依靠室内的自身储备,维持 96小时的生存时间。一旦配备完善,衔接顺畅,原则上在避难硐室内矿工可生存半年时间。
地下“方舟”移动救生舱
走出避难硐室,记者沿着漆黑的巷道前往位于北三工作面的移动式救生舱。坑道内异常安静,远处的黑暗中闪烁着矿灯的光影,脚下皮靴与湿滑泥泞的地面接触时发出的声响清晰入耳。沿途左侧是蓝、红、黑的管道,右侧是将煤炭输送到井上的皮带输送线。
“蓝的是压风管,红的是消防管,黑的是排水管。巷道两边的线路包括瓦斯监测监控、电缆、通讯等线路。”张国庆介绍说。
头顶上不时有水渗出,除了岩层中的水,顶上还有一些被吊起的水袋,一旦发生瓦斯事故,这些水袋就会破裂,大量的水将起到灭火和隔离毒气的作用。
下午4:50,一节与这个黑色世界完全格格不入的白色“小车厢”出现在记者眼前,它正静静地躺在轨道上。
“这就是常村煤矿的井下可移动救生舱装置。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矿工可以进入里面避险。”随行的矿工指着眼前这节 “白色车厢”介绍说。摆放在北三采区的“可移动式救生舱”外形就像一个小型火车车厢,长约6.6米、宽约1.5米、高约1.8米。救生舱的门厚达20厘米,舱口安放着不锈钢马桶和空气净化装置。和避难硐室的自动马桶一样,在上完厕所后,踩一下马桶下方的踏板,它便能自动将粪便打包结扎。舱体两边的不锈钢座椅可容纳8人,座椅下的柜子储备着矿泉水、压缩饼干和医药箱。舱体内还有监测瓦斯、一氧化碳、硫化氢的探头和仪器,并能与地面进行通信联系。
张国庆介绍说,舱体有隔高、隔水、隔有害气体、防爆的功能。空气净化装置与舱门连接,启动后可以在舱门中形成一个“气幕”,使有害有毒气体入不了舱,舱内的物品可供8个人维持96小时。
移动救生舱就如同一个缩略版本的避难硐室,由于镶嵌在巷道壁的凹槽内,可以躲避由于瓦斯爆炸而来的冲击波,同时保证人员的短期生存需求。在每个救生舱内,都标注有《可移动救生舱操作手册》,矿工们根据准军事化管理制度,按照进入救生舱人员的级别承担指挥任务。据张国庆介绍,现在矿内的工人对使用救生舱等都比较熟练,此前就给每位矿工发放了使用手册和光盘,煤矿电视台滚动播放使用技巧,对矿工进行过培训及实际演练。
目前,采区已经安装了16 个可移动式救生舱,它们能随着采掘工作面的变动而移动。但移动式救生舱容量有限,只是一个基本避难单元,该煤矿还建设了7个避难硐室,其中单体能容纳 80-100人的永久性避难硐室2个,单体能容纳40人左右的临时避难硐室5个。在矿难发生时,矿工可以就近选择避难空间,为救援赢得宝贵时间。
常村煤矿已购置了62台可移动式救生舱,其中16台已在主产矿 N3矿区投入了使用,每台救生舱造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堪比一辆悍马的价格。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