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智利33名矿工被困地下69天后成功获救,创造这一奇迹的正是地下紧急避难所。4月8日,山西五大煤矿之一常村煤矿完成了中国首次矿井避难硐室的载人测试。
4月5日,甘肃正宁县核桃峪煤矿,一个装满矸石、重约6吨的吊桶在升至距离地面10多米高的井塔平台时,吊桶绳索突然断裂,吊桶坠入约500米深的井下。由于井底作业面几乎被砸垮,井中电缆和排水管道也遭到破坏,井下水位上升,7名正在井下作业的工人除1人于2小时后获救外,其余6人不幸遇难。
就在核桃峪煤矿工人被困井下时,在距离核桃峪约800公里外的山西常村煤矿,全国首次永久避难硐室载人试验正在进行中。这一试验的目的正是在井下通风排水系统遭受破坏后,为矿工提供一个类似于智利矿难中确保矿工幸存的避难所,让核桃峪煤矿的悲剧不再重演。
近日,《外滩画报》记者来到了山西五大煤矿之一的潞安集团常村煤矿,跟随矿工一同走进了位于地下400米的避难硐和移动救生舱。
17个签名的审批表
常村煤矿距离长治市40 分钟车程。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古称上党。“上党”就是高处的、上面的地方, 《荀子》称其为“居太行山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也”。
在地形上,长治为太行山和太岳山所环绕,构成高原地形,通称“沁潞高原”,又称“上党盆地”。与周围其他地区截然不同,长治地区属于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丰润,地下矿藏资源丰富,矿藏种类达40多种,煤、铁藏量尤为丰富,素称“煤铁之乡”,地质储量为906亿吨,探明储量为 242.9亿吨。
潞安集团常村煤矿是中国首座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1985年建矿,1995年投产,现有员工6400人,生产能力700万吨、年销售收入34亿元。
谈到自己所在的常村矿,宣传部长李秀文十分骄傲。别看我们矿区大部分是男矿工,可是小伙子们的对象一点不难找,整个长治的姑娘都抢着来我们这里找未来的老公呢。常村矿完全机械化生产,安全防护十分到位。”
在矿上的第一天,记者就切身感受了李秀文所说的“安全防护十分到位”。为了能够下井采访,常村矿内部需要层层审批通过一份《常村矿井下照相、摄像安全技术措施》,这份《措施》要得到通风科、电力科、生产科、机电科、运输科、调度室、安监处等各个部门的批准,需要公司总共、矿长、安全矿长、通风矿长、通风副总等17位负责人的亲笔签名同意方才生效。由于有几位工程师在外,矿长又正在矿,所以记者只能等待第二天继续。
在这份《安全技术措施》中,明确规定除了要有调度室安排拍摄时间、现场,还需要通风科、安监处、总工办各派一名科长对井下现场安全进行监护。拍摄作业时,通风队需派一名专职瓦斯检员在现场检查瓦斯,检查拍摄地点前后20米范围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当瓦斯超过0.5%时,严禁拍摄。
“在一些小煤矿,只要和矿长打个招呼,就随便你下矿。但是在我们这里,一切都有死规矩,这不是僵化或者拖沓,而是必不可少的安全技术措施。”李秀文说。
深入地下400米
在获得了17个签名之后,第二天下午2点30 分,记者来到了下矿的第一站:浴室。
这是下矿和升井过程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步骤。由于常村煤矿属于高瓦斯矿,为了防止化纤衣物在井下产生静电,导致瓦斯事故,在进入矿井前必须统一换上矿上准备的棉衣物,包括手套、袜子、内衣裤、秋衣裤、蓝色工作服,以及一条红色腰带、白色毛巾和一双黑色及膝的塑胶靴子。
在另一处,记者随后领取了一套矿工专属的下井装备,包括矿井灯、皮带、自救器(一种装在铁壳子里的紧急救生呼吸器)、带有身份识别和定位芯片的头盔。常村煤矿矿工的安全帽上都安装了定位仪,矿工移动到哪里,地面的安全调度全能监控得到。
穿戴完毕,一行人随即前往安全检查通道。这里的考勤制度和许多科幻电影里面的镜头别无二致,当你站在指定位置时,头盔上的芯片会把个人照片信息输入电脑,头部上方的人脸识别摄像头会根据图像对比,确定你就是头盔的主人,同时把这作为考勤的依据。
听到考勤通过的电子声音后,你必须走到墙壁上悬挂的仪器旁边,吹一口气。这是在测试你的酒精含量,矿上规定酒后绝对不允许下矿。
最后,在通往主井架的出口,你将会接受安全员的类似机场安检的“贴身检查”,防止任何违禁品,如打火机、手机、酒精饮料等被带入矿井内。
下午3点,和正常下井工作的矿工、随行的安全监护人员一同,记者搭乘主井升降梯(一种俗称罐笼的垂直电梯)直奔地下400米深的煤城而去。大约1分钟后,电梯门打开,灯光晃眼,四周是大理石墙壁,头顶是长明灯,仿佛置身于缩小版的北京地铁内部。继续前行,逐渐进入了4-5米高的黑色隧道之中,一行人换乘一辆在矿下被称作“大巷人车”的电力驱动小火车,前往位于北三采区的永久避难硐室和移动救生舱。此时矿下温度是15摄氏度。
3:35,下车,步行,前往“猴车”车站。所谓猴车就是为了减轻矿工的劳动强度,煤矿为矿工新配备了“架空人车”。它和缆车的原理一样,只不过更简陋,下面只有一个供人坐的座位,人坐在上面就好像一个抱着杆子的猴子,所以俗称猴车。每个矿工可乘坐一辆“猴车”滑行到工作面,这样可以减少约2公里的步行路程。
3:50,下了猴车,迎着风在地下通道内前行500米左右,就到达了永久避难硐室。一路上每隔几米就有发光指示牌,提示逃生路线,以及永久避难硐室的位置。据随行矿工介绍,三四百米外就是采矿工作平面,在那里,几米高的“煤墙”在自动割煤机钻头的旋转中层层下落,煤炭顺着皮带滚滚而出。在400 米深的地下,在排除瓦斯、水患、冒顶塌方等灾害的情况后,数百人分工合作、24小时轮番作业,才能把一块块的煤炭运送、提升到地面,再由一列列火车装载外运久避难硐室距离工作面入口差不多三四百米,发生灾害时,工人可以在几分钟内跑到这里。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