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青还是“上楼”了。在政府的规划中,这是在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摆脱以前环境脏乱差、人口密集的状况。政府希望在北坞村的土地上有所作为。
据介绍,在此次北坞村城乡一体化试点中,北京市给予的产业用地相对较多,可以安置村民就业,并且有意让村民参股村集体产业。此外,北坞嘉园参照经济适用房办法管理,可以上市交易。
可在张北青看来,他们获得的仍然是“小产权房”。村民的理解是,经济适用房是用来安置低收入城市户口的家庭的房子,他们仍然是农民。虽然在一些文件中有了农民转居民的说法,但目前北坞村的老人还领着每月500多元的农民养老金,比市民标准低了一半还要多。
而且对于农民来说,宅基地就是家产,“老宅子”可以代代相传。“小产权房”却不知道是什么政策。即使参照经济适用房办法管理,这些房子在转让、出卖过程中都会有麻烦。
对于“上楼”后的变化,张北青还没有感觉到。他们家现在正以每个月2400元的价格租住在门头沟村。虽然有些不习惯,但拆迁期间的租房补贴标准是每人每月560元。张北青算了算,每个月还能有40元的结余。“这还算不错。”她说。
“让我们变成市民吧”
拿到80多万元补偿金,张北青花了八分之一给儿子买了一辆北京现代。“儿子上班离得远。我们只要能承受,就会满足儿子。”张北青说,补偿金还剩下五六十万。
同村人都觉得,有钱之后生活上的开销身不由己地大了起来,这些钱花不了几年。他们也没有别的投资渠道。“再买房子?现在房价那么高,万一跌了我不就赔了?够住就行了。”张北青说,即使现在房地产投资火热,他们也不敢尝试。
张北青实在没想到,北坞村这么快就变成一片瓦砾。2006年底的时候,北坞村刚刚改造过,修路、下水管和自来水管全是新的,路灯、厕所也都是新建的,砖也铺到了门口。现在,连下水井盖都被掀了去。
“别再提拆迁了,实实在在的给我们涨点工资,让我们变成市民吧。”张北青说。处在北京城边缘的他们虽然户口本上标记着村民,但村里的自留地早就不知不觉地消失了。现在宅基地也没了。
“蜗居”内外
“海萍”的困惑是,戏中小贝拉着她的手说:“姐,我现在明白了,亲情比钱更重要!”每次说到这里,观众都会哄堂大笑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耿、实习生林歆 | 上海报道
立春。老天爷没在这天换上春天的布景。
上海市安福路288号有一块海报也很久未换了。“话剧《蜗居》”的字样下行人匆匆而过,大门口挂着“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牌子。
电视剧《蜗居》2009年的热度穿越了文化圈,演变成一个社会事件。同年8月首演的同名话剧一直以来也一票难求。
搬上舞台的《蜗居》将冗长的剧情“蜗”在两小时内演绎。电视剧里反映了房子、“小三”及官员腐败等问题,话剧则把侧重点放在了房子上。
话剧《蜗居》更接近“蜗居”主题,只有“借钱筹款买房”一个核心事件。
在为春节档全国巡演排练间歇,“宋思明”、“海萍”和“小贝”与本刊记者侃侃而谈:表演与生活的距离绝不是台上台下的几十米。
房“缘”
仅就住房条件而言,冯晖(话剧中饰演宋思明)还不如自己在戏中包养的“二奶”。
一家三口,租住在一套60来平米的老公房,月租金2500元。“太太都快像海萍一样了,天天在耳边念叨着‘买房’”。
《蜗居》里有场戏是海萍和苏淳差一点买了一套房子,但因为其他购房者哄抬价格没买成。这个桥段在冯晖的生活中真实再现。
“2006年,房价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吓人,我和太太有空就去看房,有一天我们俩难得同时看上一套房子,那房子真是不错,125平米,85万,在莘庄,很方便。”
他们没带定金,约好翌日一早送来,然后就欢天喜地回家了。
天蒙蒙亮就动身,两头打车,中间地铁二号线倒一号线,从浦东横贯整座上海到达正西的莘庄时,房子已被买走。“那个买家直接加了5万就买了房,发生在我们堵在路上的时候。我当时还觉得,房子哪里都有,就不信还买不着了。”
可他不得不信,房价像是拆了刹车片的隆隆列车,将一大批一大批的持币待购者抛出车外、抛在站后。
“错过这一次后,房价涨得就更厉害了,一直拖到现在。正像剧中台词‘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冯晖苦笑。
“我拖家带口的,太小的房子不够住,大的又很贵,我都离家20多年了,再向爸妈伸手要钱,哪好意思啊!”
除了“买房差一点儿”,冯晖家“拆迁也差一点儿”。妻子是支边子女,奶奶名下有一套30多平米的老房子,邻近浦东世博园区,那片居民眼巴巴地等拆迁。
然而在划定拆迁范围的时候,范围线只划到这个房子隔壁的一条街便戛然而止。冯晖苦笑着说:“这两个巧合是不是在暗示,我和房子的缘分还没到啊!”
“买房子,要有胆量!”孙宁芳(话剧中饰演海萍)说。她不像剧中的海萍一样为房发愁,一家三口住在一套很经济适用的82平米小窝里,每月还贷2500元。
2004年,孙宁芳看中了一套房,手头只有两万:一万交定金、一万交了税。然后又向双方父母筹了首付。“当时是6600元每平米,现在就贵了,得15000到16000之间了。”
房“辩”
购房者身份和租房者身份使孙宁芳和冯晖自然地产生了分野。台下,他们展开一场现场激辩,像演出状态中一样字正腔圆。
冯晖:“现在社会上的主流观点还是要买房,《蜗居》这个作品其实是在解构这种主流观点,看了《蜗居》,很多人看到了房子给人们带来的压力、痛苦和扭曲,反而不准备买房了。我自己也快放弃了,如果买房,我的生活水平就会从‘小康’一下降到‘贫民’,挺不值当。”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