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加国

多伦多10个鲜为人知的小秘密:有两个幽灵地铁站

www.sinoca.com 2014-10-18  51周报


  8、圣帕特里克路上的“半屋”

  漫步在市中心的圣帕特里克路(St. Patrick Street,位于University Ave西面一个街口,在Dundas和Queen街之间的一条小街)上,不多久你的目光就一定会被一栋只有“半边”的房子所吸引。第一次看到这个奇景的时候,很多人还以为是某个艺术家画的“立体仿真图”,直到走近才发现不是图画,而是货真价实的一座房子,门牌号是圣帕特里克路54 1/2号。

  08、从街对面看圣帕特里克路上的“半屋”

  这所“半屋”的故事可以上溯至950年代,多伦多迎来了二战后的第一次经济腾飞,一家开发商看上圣帕特里克路的地皮,要建公寓。不过,由于土地是私有的,开发商必须先从居民手上把土地和房屋买下来,才能拆迁、兴建,所以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只好一家家的敲门、动员,甚至动用了一些“极端”的手段,例如在一年时间内给每家发了300封的拆迁请求信。

  虽然开发商的行为遭到了一些居民的抵制,但是大多数人最终还是选择将房子和地皮卖给他们,最后只剩54 1/2号这家“钉子户”。眼看着开发计划不能耽搁,开发商只好沿着房屋的隔墙开始拆房,这才有了今天的这座“半屋”。

  据省府最近一期的房屋估价资料,这所“半屋”目前值70万左右。

  9. 多伦多的地铁能防核辐射

  从1954年建成至今,多伦多的央街地铁已经有60历史。虽然时常有人诟病地铁老旧、不堪使用,但是这个地铁系统其实是非常坚固的,甚至可以防御小型的核爆炸和核辐射。

  多伦多的两条地铁线分别建于1950年代和1960年代,当时正是“冷战”的高潮期,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核军备竞赛。加拿大做为美国的近邻和盟国,同苏联又仅隔着一个白令海峡和阿拉斯加,也感受到了强烈的核威胁。

  09.冷战期间当局发布的宣传广告,提醒市民在遭遇核袭击时躲入TTC地铁。

  为了防患于未然,当局在挖掘多伦多地铁通道的时候,就将它做了加固、隔断和通风的处理。只要核战端一开,这个通道就能变成可容纳数十万人的地下堡垒,不仅可以将所有多伦多的居民容纳进来,而且还能收拢周边市镇、甚至美国底特律的市民。

  万幸的是,美苏核战终究没有开打,而多伦多地铁的防核辐射功能也一直没有派上用场。

  10、市中心的地下埋藏着公共厕所

  走在士巴丹拿大道(Spadina)和女王大街上的行人可能不会想到,他们的脚下埋藏着多伦多的第一个公厕系统。

  10.1890年代一位市民正步入女王大街上的公厕

  多伦多的第一家公厕建于1897年,位于本市金融区的Adelaide路上,是一间地下式的公厕。市民需要像今天进入地铁站一样,从台阶上走下去方便。公厕不大,只有三个马桶隔间和几个瓷制的小便池。公厕还提供纸巾、肥皂和擦鞋的服务,一次收费5分钱。由于当时的西方社会还没有女人外出工作的传统,所以公厕只有男用的。

  19世纪末期的多伦多,街头的咖啡馆和小饭店并不像今天这样有供客户使用的厕所,所以这种地下式的公厕一经推出,便受到市民们的欢迎。在未来的数年内,多伦多又在市中心的其他地方建立了5个地下式的公厕。据当时的一项调查,在士巴丹拿大道(Spadina)和女王大街南边的一个公厕,高峰时期每月的“客流量”达到了5万人。

  10.多伦多早期公厕内景,图中的椅子和脚蹬是提供擦鞋服务用的。

  多伦多公厕系统的兴旺没有持续太久,随着本市的商业设施完善,越来越多的街头餐馆、咖啡店都配备了公厕,街头的公厕渐渐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一所所地被填埋,至今仍藏于市中心的街道下面。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装满燃油俄罗斯货船失去动力飘浮卑诗海岸 被拖走
下一篇:加总理哈珀:不要小瞧伊波拉 随时将登陆加拿大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