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际

“大英日不落帝国”为何从世界霸主衰弱成这样?

www.sinoca.com 2016-07-09  凤凰国际智库


  (三)帝国地位丧失的背后

  如果说“一战”让美国在总体实力上与英国持平,那么“二战”则让英国彻底沦为二流国家。表面看,致使英国从顶峰跌落下来的因素似乎是战争,其实不然。英国衰落的诱因早已蛰伏在其最强盛的时期。1870年以后英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略显疲态。

  第一,工业科技方面的优势逐渐丧失。英国虽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保持先行和绝对优势,但据1851年的社会调查,在英国,农业在总的国家产业中所占的比重最大,手工业占据份额也依然较大。难怪部分西方学者认为,英国在1870年前或许一直在快速地工业化,但仍然是一个农业经济的国家。然而,等到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远远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时,英国几乎毫无作为。对于同时在几个先进大国发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好像置身事外。此时,实现技术发明和创造的国家已不是英国,而是后起的德国和美国。即便是英国发明的一些技术,也因工业界的保守思想而没有发挥积极作用。可以说,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极具创新性的经济制度,它们接受了现代化的思想精髓而不是跟在英国后面亦步亦趋;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大力发展以电力、化工、石油、电器、汽车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而不是仅仅致力于农业、手工业等。

  第二,迟滞的经济结构调整。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与领导者,在很多领域如工业技术、经营管理方法等拥有绝对优势,但这些优势逐渐变为墨守成规的传统。棉纺、煤炭、钢铁和造船曾经是英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保持英国经济优势的关键因素也是在这些产业中的领先地位。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到1870年以后,英国没有及时更新升级技术设备,原先的产业设备此时都已陈旧不堪,再也无法给英国工厂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虽然,得益于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展,英国保持了经济的低速发展,但其所占市场份额却相对减少了。在英国是世界第一强国时,自由主义帮助英国向其他国家大量倾销自己的产品,但在英国逐渐丧失第一强国的地位后,自由主义政策就遭遇了极大的困难与挑战。英国对其他国家免征关税,对别国产品敞开大门,很快那些后起的工业化国家利用本国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保护本国企业,限制英国产品,逐渐占领了英国的海外市场。

  第三,过高的经济对外依赖度。英国大量资本投向国外尤其是殖民地,造成国内资本空虚,国内的经济社会生产投资和技术革新受到了极大的制约,迫使英国经济养成对外的依附性。同时,早先的贵族,占据着资本但碌碌无为,变为一个很大的食利层,削弱了国民发展工业的激情与动力。1865年至1914年的英国全部投资中,本土投资与海外投资比例为3∶7,而且,英国用于投资美洲的资本已经超过本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占据着全世界总投资额的半壁江山,将位居第二的美国(拥有19%)远抛在后面。英国也凭借巨大的资本输出而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这一地位在国际贸易中给英国创造了丰厚的利润。但是,资金不断流出,造成了英国经济极大的对外依赖性。依赖性的经济具有致命的弱点,英国经济必须围绕着国际经济运转,必须确保金本位制、自由贸易政策和平衡财政等经济手段的有效运行。一旦这些条件中任何一个改变,经济的依赖性必然成为一股制约经济发展的可怕力量。后来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充分印证了这一点。正如保罗·肯尼迪指出的,英国依赖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是一种战略弱点。

  第四,不合时宜的教育体制导致发展乏力。在绅士文化影响作用下,英国的教育大多以培养绅士为目标。这种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极为重视理论教育而轻视实践。公学与大学里的课程多为伦理道德等心智方面的,而技艺性的如自然科学与使用科学则很少进入公学与大学的课程。英国的国民教育学校长期无人重视,在1870年《初等教育法》颁布前,政府始终没有承担起职责,结果国民教育制度迟迟没有建立,科技教育进展迟缓。同时期的德国、法国的教育制度已经相当完善,已经远超英国。当英国政府和部分英国人认识到德国、法国、美国在科技教育方面的领先地位时,仍然不能够幡然醒悟,没有进行教育改革。英国近代史上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最先建立民主政治,但在教育领域英国没有一项领先,现代大学、职业教育、义务教育、现代学制、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现代教育制度没有一项由英国创立。因此,英国工业、经济等整体国力的衰落就不足为奇了。

  第五,民族工业精神丧失与迟滞的社会变革。任何民族想获得持久的发展都需要一种精神动力作支撑。英国人曾经引以为自豪的民族工业精神,即“合理谋利”,却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逐步丧失。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尝到安逸生活甜头的人们,就逐渐丧失原有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英国,人们对贵族及其生活方式的崇拜思想根深蒂固,这样就形成了追求宁静、安逸,贪图享受,反对变革的贵族文化传统。这种追求田园生活的绅士文化和保守的民族特性,使得英国人发达之后,以贵族形象来重新塑造自己,乐享其成。逐渐丧失了民族工业精神的英国人,也反对任何改变现状的革新。相比较而言,后起的国家中,法国人会嘲笑英国人的工作时间之短而休假时间之长;美国人从英国人的守旧中得利;德国人却说:“假如我们再有一百年的和平,我们将会置英国于死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改革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国家的创新体系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诸强国的重要特征。但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取得蒸汽机、现代铁路等重要发明成果的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却鲜有贡献,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民族工业精神的丧失以及迟滞的社会改革。

  六、结语

  英国本是欧洲西北角的一个面积小、人口少的岛国,近代之前长期游离于欧洲大陆之外。然而,英国作为一个小国却能成长为不可一世的世界强国,称霸世界长达百年之久,一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世界工厂、海上霸主,建立起“日不落帝国”。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迅速走向衰落,并患上了难以根治的”英国病”。英国兴衰的原委值得人们深思。英帝国衰落的原因前已述及,此处不再赘述。就英国崛起的原因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准确定位国家发展道路

  客观评定自己的实力、准确定位自己的战略目标、找准自己的发展道路是一个国家崛起和强大的关键。在选择国家安全战略时,英国的做法与16世纪的西班牙截然不同。西班牙虽然因为海外殖民而崛起和称霸,但它没有重视海洋主导权,没有将发展战略的重心放在海洋上面,而是把有限的资源消耗在欧洲大陆的纷争之中。相比之下,英国人的目光超越了欧洲大陆,逐渐将发展和扩张的重点放在了海洋和海外殖民地的争夺上,而且始终牢牢抓住海洋主导权不放,集中有限的资源,发展海军,经略海洋。

  作为典型的海岛国家,英国近代以前曾多次被来自大陆的入侵者征服并与之不断融合,英国的统治者怀有一种“浓郁的大陆情节”。中世纪的英国曾长期尝试在欧洲大陆上进行扩张,为争夺大陆领地同法国展开了旷日持久的“百年战争”,争夺大陆的惨败导致国力衰弱。在都铎王朝时期,英国在国家发展战略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此后,他们不再觊觎在欧洲的领土扩张,转而将战略眼光投向海洋。由于实行面向海洋发展的战略,英国才得以展现自己在地理位置上的优越性,在与其他欧洲国家的竞争中尽显优势。通过打败“无敌舰队”,英国战胜了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发动三次英荷战争,打败新型殖民国家荷兰;最后经过几次反法战争,在“滑铁卢战役”彻底打败法国。期间,利用自己占据的工业优势和海洋地理优势,大不列颠筑建起了全球帝国的霸业,并昌盛达一个多世纪。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饱受战争摧残的英国逐渐丧失欧洲的领导地位。丘吉尔设计了“三环外交”,就是在英国国力日益衰落的情况下,试图通过依赖英美特殊关系,与英联邦国家的特殊关系,维持英国在欧洲的地位。然而,英国人的失策在于,战后的大部分时间里,英国的外交政策不再具有灵活性,始终将维护英美特殊关系作为外交关系的重点,无论是在美国对利比亚的“惩罚性”打击,还是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等问题上,英国都坚决地与美国站在了一起。在新世纪之初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英国政府一意孤行,顶着国内外的强大压力,支持美国发动战争,并因此与法德等国发生尖锐矛盾。欧洲事务不再是英国外交官们的首要关注点。英国拒绝加入欧共体,拒绝加入欧元区,反对欧洲防务一体化。英国与其他欧洲国家的矛盾越来越深,离欧洲越来越远。在整个20世纪,英国都在全球主义和岛国、大西洋和欧洲主义、有形殖民帝国和无形贸易、军事威胁与外交影响中寻找平衡点,试图找到与英国地位相称又可以维护大英帝国体面的位置。在无数次碰壁之后,英国最终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被迫重新回到欧洲。但是,此时的英国不仅没能领导世界,也失去了领导欧洲的地位。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19岁从伯克利辍学的他 选择直面挑战死神(组图)
下一篇:美七旬夫妇晒裸照秀恩爱 深情相拥感动网友(组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