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看来,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更像是一则预言,灾难后没几年苏联便解体了。由这场事故带来的个体遭遇在谎言、牺牲、辐射中多半变成了历史的肥料。而曾经那些荣耀和坚不可摧的信仰也随着这场灾难而崩塌。 图为6岁的Julia正在乌克兰的医院治疗斜视。她的祖父母是1986年4月26日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亲历者。拍摄/Justin Jin (金峰) 编辑/孙滢 何苒苒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位于乌克兰北部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出了一声巨响,这座号称“最安全、最可靠”的核电站发生爆炸,引发严重核泄漏,大火熊熊燃烧,辐射污染遍及各地。切尔诺贝利的悲剧发生在集体主义盛行的前苏联,那一夜,对切尔诺贝利人来说,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生命与希望都随着爆炸被放逐殆尽。
普里皮亚季,距核电站不到3公里,是上世纪70年代专为核电站员工而建的城市。这里一度是座美丽的小城,事件发生36小时后,5万居民被迫撤离。如今,这是一座被遗弃的城市,废弃的建筑曾见证了那场匆匆的撤离。图为普里皮亚季城市入口处的十字架。
从普里皮亚季市中心的Polissya宾馆楼顶望去,可以看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与这座5万人的城市离得多么近。如今,普里皮亚季是一座空城,自然是它的主人。俯瞰普里皮亚季,远处是未投入使用的摩天轮。
灾难已经过去整整30年,在周遭衰败之际,自然又重新占领了这座城市。破窗中长出了树,路缝里钻出了草,但即使是在未来2万年,这座城市依然不适合人类居住。图为从切尔诺贝利核设施顶端俯瞰普里皮亚季。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成为20世纪破坏力最大的一次技术灾难。已废弃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坐落在隔离区正中央。辐射残留依旧在所谓的“石棺”中发酵,这座石棺是事故发生后8周匆匆建起来的钢铁混凝土建筑,用以隔离核污染。石棺建设之初就被预计使用寿命是30年。现在,30年期限即将来临。图为被废弃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