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奶茶店的同事们吧。她们(除我之外全是女生,另一个男生周末才来)几乎都是广东人,平常也都是粤语交流,只有和我讲话时才用普通话。另有一个越南女孩,也是店里最辛苦的人,操一口地道的广东话,并称普通话为国语,简直比我还爱国。之前不是说到三班倒嘛,她就是经常上晚班的人,也就是从下午一点半一直上到晚上十点半(周末为十一点),而且她住在皇后区的偏远地带,下了地铁还得再倒公交,回到家里几乎都是凌晨一点半以后了。第二天六点多就得起床,再跑到这边上一上午的语言学校。这是她来美国的第四年,英语依然不能正常交流,原因就是每天接触的都是广东同事,这大概也是她粤语无师自通的原因吧。其他的同事们分两种,一种是铁打的老员工,工作年头较长,也是工资最高的。另一种便是我这样的流水员工,往往只干几个月便去上学或者另谋出路,工资最低,活儿也最多。讲一讲略有心酸的事情。由于我是唯一的常驻男丁,那么各种搬上搬下,装货卸货的事情自然是没跑儿了。店里每周至少补两次货,都是安排在我出勤的时间段里。每次卸货,都是一次战战兢兢的考验。首先是怕碰到、擦到别人。我需要推着一车几乎码到我鼻子高度的货物,穿过马路和拥挤的游客,再回到店里。这一路上,稍不留神,砸到某个小朋友,我就麻烦了。也确实有一次,我的推车撞到了一个老奶奶的脚后跟,好在当时没有装着货,我赶紧过去问怎么样,连连道歉。即便如此,旁边的一个开店的墨西哥老板还是不让我走,在反复确认了老奶奶确实没有受伤时,才饶过了我。带孩子的美国妈妈一看到我推着车,一般都是赶紧把孩子拉倒一边,来上一句”oh, stay away from him”。
买午饭的路上
另一方面,就是确实很累,需要点力气。一般情况下我可以hold住,但是有一次我吃坏了肚子……没错,就是唐人街某著名快餐店,后来得知该店刷盘子从来都是一摞盘子水里一涮就捞出来,我拉得那叫一个惨。熬到第二天中午依然上吐下泻,搞得我连打喷嚏都不敢用力。结果,老板喊我去卸货。我把货装好,颤颤悠悠地往回推时,险些翻掉,赶紧停下来。老板在一边冷冷地看着我,我硬着头皮再次强起。结果差了一点点力气,于是我转头问老板能不能给我搭一把手,他先说了句 “什么?”,然后一脸厌恶走向我,甩了下手说“算了,你滚吧!”
一听这话,我立马……不好意思,这里没有革命故事……我立马使足了力气,艰难地推着车走了,好在肚子当时也比较争气,没有闹情绪。如果有人那时看到我的背影,一定会觉得好像一条狗吧。把货推到店里,有时会占据半个店面之多。而所有的这些,都要经由一个狭窄的楼梯搬到二楼库房。每到这时我就羡慕起饭馆的人,因为他们的货是通过一个滑道送到地下仓库,省事儿多了。常常,搬货就要花费我一个小时之久。有那么一次,搬了四十多分钟汗流浃背的时候,一个白人大妈叫住了我,我以为她要像《中国合伙人》里的大妈给邓超递上20美金小费时,她对我说:”You really need to take a break.”我告诉她我还可以。不一口气搬完的话,老板回来看见,还以为我偷懒呢。到了唐人街不久,我就发现一个潜在的商机——公共厕所(哈哈,开个玩笑)。可能是因为政策原因吧,唐人街我的确没发现哪里有公厕。通过奶茶店的客人我才知道,这里真的很需要一个公共厕所。每天都有几十个客人(女士居多)问我们,可不可以用一下我们的厕所。对话一般是这样的:请问可以用一下你们的厕所吗?
不好意思,我们这里没有厕所。
如果我买两杯奶茶的话,可以用一下厕所吗?
对不起啊,我们是真的没有厕所……买四杯也没有……
不好意思,我们撒谎了。在那扇写着 ”EMPLOYEE ONLY” 的门后,上二楼,的确有一间小小的厕所,不然我们怎么解决生理需要呢。但店里有规定,绝对不能让客人用厕所。有一次,某白人小哥实在是憋得着急,尽管我再三否认这里有厕所,他还是一口认定肯定有,他小声说:“让我去吧,我给钱,15美金,20美金,随便你,只要让我去。”我通过表情和语气判断他确实很急,便转头示意同事,能不能通融一下,况且20美金点个披萨也算造福大家了。结果同事摇了摇头,我只好忍痛拒绝了他。他很失望,但也没有破口大骂,换别人肯定得来一句fuck。我告诉他,过马路,走一段儿,有个麦当劳,那里的厕所随便上…… 只有那么一次,我们让一个客人用了厕所。那是一个年轻的女士,就在我向往常一样告诉她这里没有厕所的时候,她看了看那扇”EMPLOYEE ONLY”的门,似乎确信那后面一定是个厕所。她说:“即便我是个孕妇,也不能用吗?我现在真的感觉不太好……”她这么一说,我更不敢让她用了,同事们也都认真地摇了摇头。我告诉她:“不行,你万一有什么意外,我们付不起这个责任。”她摇了摇头,说“不会的,去一下卫生间就好了。”终于,我擅自做了一个决定,把那扇门打开,告诉她厕所在楼梯上面。回岗后,同事对我说:“你胆子真大啊,她昏倒了怎么办。”于是我回到楼梯那里,不安地等着她安全出来。好在不久之后,她就一副舒缓的表情出来了。再来说一说客人。奶茶店每天至少会有两百多位客人,周末加倍,夏天加倍。所以忙的时候,一天卖六七百杯很正常。这些客人里,有三分之一是常客,几乎每天都来,往往在固定的时间,点固定的奶茶。以至于到了后来,在他们开口之前,我就知道他们喝什么,大杯还是小杯,加不加珍珠,要不要打包等等。这些人里,印象深的有一个长得像斯嘉丽约翰逊的女士,一个总穿西装的高个子中国人(后来有一天穿着学位服来买奶茶),一个总点荔枝奶茶要少糖的小个子白人,还有一个胖黑人妇女姐妹团,每次都提各种要求。后来我一看到她们,我就说:“我知道你们要点什么,不会做错的。”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