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际

中餐在美国:为融入美国社会 你知道它们多努力么

www.sinoca.com 2016-01-20  澎湃新闻


  万澍 | 文

  今天的美国城市街头,中国餐馆随处可见。但是一如华裔在美国的艰难创业史,中餐在美国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1840年代华工进入美国后,各种各样的中国食材和烹调方式就随之飘洋过海,来到美国。从最初被白人嗤之以鼻,到今天遍布街头巷尾,中餐与中餐馆经历了多少考验,长期以来不为人知。

  近年来随着华裔美国人历史研究的发展,中餐的历史也逐渐吸引了专业学者的兴趣。出身大陆的华裔美国史家陈勇(Yong Chen)和刘海民(Haiming Liu)分别在2014与2015年出版了关于中餐历史的专著《美国炒杂碎》和《从广东饭馆到熊猫快餐》,两书各有侧重,但共同展现了中餐在美国兴起并走向繁荣的历史。

讽刺中国人吃老鼠的漫画

  美式中餐史前史:米和老鼠

  在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华人劳工相较于白人劳工更加吃苦耐劳、报酬低廉,而且能一边茹素,一边从事重体力劳动。对于白人劳工而言,没有蛋肉奶的饭菜,实在是食之无味,难以下咽。因此,在就业市场上,大量华工的涌入,冲击了白人劳工的薪资水平,令其极为不满。

  如何解释这种差异?或者说,如何丑化华人的节俭?来自广东的华工吃米饭的习惯,也成了他们攻击的对象。在他们看来,肉食习惯,代表了强壮,勇猛和男性气概。吃米饭则代表了相反的性格特征。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在食物链中,食肉动物居于上游,类比到人类社会,食谱的不同就成为了华人天生地位低下的证据。这种思想甚至延续到20世纪初。美国劳联领袖塞缪尔•龚帕斯撰写排华册子的副标题就是“肉vs.米,美国男性气概对抗亚洲苦力 ”(Meat vs. Rice; American manhood against Asiatic coolieism)。

  与此同时,华工吃老鼠的谣言也广为流传。正如刘海明教授所言,吃老鼠作为人们对中国饮食的误解,持续了一个世纪。1850年代的华人矿工就被认为以老鼠为食。在后来的排华宣传画中,关于华工吃老鼠的描绘屡见不鲜。不可否认,在今天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田鼠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享用经过高温消毒的鼠肉,本无可厚非,但内战后恰恰是现代卫生观念在美国兴起的时代,卫生和健康成了美国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以及文明和野蛮的界限。因此,华工以老鼠为食,就变得富有象征意义——吃老鼠意味着肮脏和不洁的生活方式,意味着美国生活方式的对立面。

  最早的美式中餐:炒杂碎和杂碎馆

  19世纪末,美国进入社会转型期。城市化加速、外来移民融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在美国食物史上,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人们外出吃饭的增多和餐馆的兴起。最初的中餐馆服务对象主要是华人自己,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餐馆也逐步走出了华人的生活圈。第一道美式中餐的招牌菜——炒杂碎(Chop Suey)——也在此时诞生。

  19世纪华裔社会活动家王清福(Wong Chin Foo)列出的炒杂碎经典菜单包括豆芽、鸡胗和鸡肝、牛肚等廉价食材。但是为何炒杂碎的英文译名如此之怪? “Chop Suey”来自广东话,因为当时的北美华工大多来自广东。关于菜谱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源于粤菜,有人则将其发明权归功于李鸿章。

  “杂碎馆”随之兴起,这与美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随着城市中白领工作岗位的增加,大量女性走出家庭、进入办公室。原本主要由女性负责的烹饪等家务劳动,开始由社会化服务取代。当时社会地位仍十分低下的华裔群体,在两方面填补了中产女性外出工作所留下的两大空白:洗衣和做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杂碎馆(Chop Suey House)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刘海明统计,在1925年仅旧金山就有78家杂碎馆。

炒杂碎

  左宗棠鸡:跨越海峡与大洋的湖南菜

  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兵败如山倒,大批国民党官兵及其家眷随之迁徙于小岛一隅。在此过程中,他们也将各地的饮食风俗和习惯带到了台湾。一方面,“反攻大陆”渐成幻想,惟有少时滋味,足以解思乡之情;另一方面,大量士兵卸甲归田,异乡客既无资财又无长技,只能依靠勤行谋生。小小的宝岛就此成为祖国各地风味佳肴的“大熔炉”,今日仍然闻名两岸的台北“士林”夜市,就是这一融合过程的最佳佐证。

  一位名为彭长贵的湖南籍厨师是其中的佼佼者。据说,他的师父是民国政要谭延闿的私厨曹荩臣。在台湾,他曾担任蒋介石的私厨,并负责公务宴请的烹调。不过更重要的是,他发明了“左宗棠鸡”。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中国34岁保姆杀害法国雇主夫妇 电锯肢解尸体(图)
下一篇:英国33岁女子生12个孩子 欲用福利金隆胸(组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