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际

官媒记者赴美考察报告:美国骨子里暗恋中国(组图)

www.sinoca.com 2015-08-24  环球时报


波士顿港口美国人在游艇休闲生活很满足

被安邦保险买下的美国豪华酒店华尔道夫酒店门口的旗帜

美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办公室内景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外景

  中美关系的软实力究竟在哪里?

  美国战略界大师约瑟夫-奈和中南海高层都反复强调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前途的至关重要。那么,中美关系的软实力究竟在哪里呢?中美关系未来十年的走势令美国的中国通感到担忧,认为中国强大的领导力不能推动改革,未来充满不确定。的确如此吗?如果打开美国的媒体,关于中国的担忧与负面报道不断。无论在南海问题上,还是最近突然又热起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上,中美之间的不愉快仍在增加。美国的知识界与大众对这些高深问题的本质与深入了解的程度究竟达到了什么水平?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华盛顿杜邦圈康州大道上的小书店、纽约第54街与莱克星顿街交界处的Barnes&Noble书店以及位于波士顿哈佛大学的哈佛大学书店。记者在有关中国、历史、国际问题与财经方面的书架前驻足学习。

  令记者吃惊的是,我发现自2013至2015年,在最近两年,美国知识界与战略界公开上架的与中国有关的书廖若星辰,其中仅仅以下五本比较醒目。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著《论中国》、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著《邓小平时代》、哈佛大学教授文安立著《不安的帝国:175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五角大楼政策顾问专家、新美国安全智库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坎普兰著《亚洲大锅:南海与太平洋稳定的终结》、美国纽约客杂志驻华记者欧逸文著《野心时代:在新中国追求财富、真相和信仰》以及网络安全专家哈佛法学院研究员布鲁斯-施奈儿著《数据与巨鹭:看不见的数据战斗》。此外,自2006年以来出版与再版的关于中国的书也仅仅包括以下三本,美国国务院前东亚问题高级外交官谢淑丽著《中国:脆弱的超级大国》、美国前驻华大使李洁明著《中国通:90年在亚洲的冒险、间谍与外交》、费正清著《中国历史》。记者在三个各有特点的正规的实体书店里都没有看见美国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前国防部情报局分析员白邦瑞的新书《百年马拉松:中国取代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秘密策略》,这说明美国书店的工作人员还是有独立素养的,没那么“重口味”的中国威胁论,代表美国五角大楼一些人意图的研究在事实上“忽悠”不了美国大众。

  关于中国的研究,仅仅十本书而已。与中国北京图书发行大厦、王府井新华书店内关于中国的图书以及中国关于美国研究的图书相比,在数量上,中美的研究水平是存在“认知逆差”的,这或许才是中国长期对美贸易顺差的重要原因。美国在对中国文化历史政治与政策的研究还算是一个“知识上的超级大国”吗?仅仅凭借这几本书,美国思想库就可以带动美国大众深入探讨与构造中美关系的未来吗?我思考着这个问题,开始担忧美国的未来,担忧美国未来前途的不确定。为此,记者决定必须到美国最高学府哈佛大学去走走与看看。

  查尔斯河边的哈佛大学校园非常美丽。记者首先到了商学院。哈佛商学院随意进,十几座气派的大楼撑起来的气场,一看就知道商学院实力雄厚。学院在暑假中,一个学生与老师没有。中国的大学,无论北大清华南大,还是一般的大专院校,一般在暑假期间,多少还能找到几个值班的老师或者在教室考研究生苦读的学生。但是,在哈佛商学院,这里一个人没有。记者注意到,只有一个正在兴建新楼的工地上还听见有几个带着头盔,身穿荧光服的身材高大的建筑工人在远处大声说话。于是径直走过去与他们闲聊起来。

  “这是哈佛商学院给进修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硕士和博士交流用的!是美国华人赵小兰家族捐赠的!叫赵朱木兰中心大楼。在哈佛,这是第一座以美籍华人名字命名的建筑,”现场的建筑工人见到我这个黄皮肤黑眼睛的人特别兴奋,一边跟我握手,一边跟我大声嚷着。

  “厉害!这个楼后面还有一座新盖的楼,也是商学院的吗?”记者随便问。

  “那是印度塔塔集团捐赠兴建的大楼,还没到一年,就被赵家要求在塔塔的楼前再盖一个新楼,用华人的名字命名。赵家有四个女儿都上了哈佛商学院。哈佛商学院院长很聪明,马上同意接受捐款。”建筑工人补充说,“赵小兰的丈夫好像是一个很有名的美国参议员。”

  “中美关系未来如何,我不知道,但是,我不相信有谁会把这座楼给拆了,”记者一边笑着与这位身高至少1.9米的魁梧又热情的美国建筑工人告别,一边暗自思忖,身子不急不慢地向哈佛广场移动。

  哈佛广场和北京三里屯的感觉有点像,有点文化与小情调,咖啡馆、酒店、餐厅,花花绿绿。

  偶尔,走过一个貌似香港人的年轻女生,肤色是香港女人的那种典型的黄,目不斜视,面无表情,带着耳机,健步流星。高高瘦瘦的身材一看就知道是每天在健身房里练习过的。看到这样酷酷的年轻女生从身旁飘过。这种骨子里的自信是哈佛新生有的气质,跟到这里来膜拜的大部分游人是不同的。

  “这个人以后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扎尔伯格的夫人? 年轻人好好学习,考到哈佛谈个恋爱,也蛮好的。”记者这样想。

  当记者随意走到著名的哈佛大学创始人铜像前时,仿佛自己一下子回到了北京,到了中山公园——满眼都是中国人围着参观。学校组织的、家长带的、旅行社安排的。哈佛校长的那只智慧的皮鞋头早被摸的“油光发亮”。既来之,则安之。记者也摸了一把那个智慧的大鞋头,但愿好运。

  紧挨着铜像的哈佛图书馆门口,记者注意到也是人头攒动,络绎不绝,美国人很多在这里拍集体照,毕业十年,20年的来这里聚会拍照。也有结婚的来这里拍婚纱照。图书馆门口跟拍电影的实景场地差不多热闹。中国人不少,都会走到图书馆门口探望一下里面,然后,因为没有门卡,进不去,笑着退去,想象着子孙某天在这里学习读书成才。

  在哈佛校舍的树林间,游人、看客熙熙攘攘,记者心想,这么热闹,能读下书吗?不远处,长椅上,一个20岁不到的少年,金黄色的卷发,皮肤白皙,没有待眼睛,眉清目秀,捧着书,旁若无人地静静地埋头读着,一只腿盘在椅子上,一只腿在椅子边,有节奏没节奏的晃悠着。

  过了几分钟,我再看那个读书的少年,发现他还是那样,一个人在那里埋头读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么多人中,看面相,这哥们最有点记者印象中的哈佛味道,酷酷的书呆子样。这样的人在哪个国家都是少数。

  在哈佛闲逛了两个小时,记者准备离开前往麻省理工的时候,不禁欣然,“有这么多中国人热爱哈佛,醉心教育,带着子孙来朝圣,未来的中美关系会差到哪里去吗?中美关系的未来未必是不确定,而是更加确定和稳定。中美是打仗的概率大,还是合伙做生意的概率大?来哈佛转一圈就知道答案了。”

  顺着查尔斯河,从哈佛往东走,记者到了麻省理工大学,一个类似教堂的建筑。这天也巧,里面正在搞喜庆活动。我凑过去看看,门口的一位美国白人老太太人美滋滋地告诉我,是这里的毕业生在这里举行婚礼。我定睛一看,哎呦,还是是一对黑头发、黄皮肤的新人。真喜气,祝福他们。

  麻省理工的校园远不如哈佛热闹,也没有人家的建筑颜色统一。但是,校园内部的建筑很现代,一看就是高科技的范儿,但是比哈佛冷清多了。

  记者在麻省理工稍作短暂停留,就去了波士顿港口附近的餐馆再看民情。出租车司机是个印度老头,他也很有礼貌,说波士顿是全美国最好的地方,麻省理工的校园也是最美的。看得出,他每天很享受自己的工作。这种状态远比经济增长率是多少要温暖。

  波士顿港口,人来人往,经济繁荣。阳光下,私人游艇在风浪中摇摆。远处的货轮依稀可见。码头边的餐馆,生意红火。周围充满了欢乐的笑声。大家都很享受现在的时光。作为中国人在这里漫步,没有什么不安全感。我在一个餐馆点了一份知名的波士顿大龙虾套餐,50美元左右,厨师们现场表演厨技给顾客看。墨西哥服务员态度和善热情。记者身边坐着的年轻的美国女士不时微笑着点头致意,目光友善与尊重。记者心想,“如果中美之间有什么如美国媒体深度担忧地那种深仇大恨的话,我这个典型的中国长相的人估计会被身材魁梧的美国厨师从餐馆里直接给扔到海里去喂龙虾吧。可惜没有啊。中美关系的未来并没有出现媒体上和智库界反映的那种民意上的对立与敌视。”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赴美产子过时了 越来越多中国夫妇在美找代孕妈妈
下一篇:华人谈赴日后才知道的16件事 简直不可思议(组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