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举办中国艺术展
纽约曼哈顿莱克星顿街上的教堂
纽约曼哈顿公园大道新封顶的高楼
哈佛大学校长的铜像和被摸得光亮的左前脚
习主席即将于今年九月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大学知名中国问题专家蓝普顿近期撰文公开表示,中美关系当前处在历史的转折期,前景不确定,令人担忧。事实果真如此吗?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中美关系出现过多杂音?带着这样的疑惑,记者在8月中旬在纽约、华盛顿和波士顿进行了实地考察与新闻调研,了解最近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变化的公开细节,了解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变迁与民间真实的意愿。
复苏的美国“在意”中国
最近一年来,中国的方方面面都在被美国认真的观察与研究,公开的新闻舆论对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积极评价比负面的质疑要少得多,尤其反映在有影响力的媒体以及政府间第一轨道的交流过程中。那么,究竟是中国出了问题,还是美国出了问题,还是中美之间有了误解和分歧?
记者返回阔别了9年的华盛顿,第一个拜访了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
早晨8点半,在约见之前,记者在麻省大道智库一条街上一个人漫步。这条路记者留学期间曾经经常走。如今到这里,还是很熟悉和亲切。记者看见又有几座新的建筑在有秩序的新建。在智库卡耐基研究中心旁边,一座不错的建筑打出了房屋出租的商业广告和联系电话号码。这个细节说明,如果中国要在这里安营扎寨一些非盈利组织与研究智库,便利的办公空间是客观存在的,不存在所谓的没有地盘的问题。
8点半钟的华盛顿是清净与寂静的。记者步行到了紧挨着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尼采高级国际学院的“杜邦圈”。我习惯性地去了紧挨着杜邦圈的星巴克咖啡店,点了一杯普通咖啡。普通咖啡的价格与北京星巴克的价格相比,如果汇率水平按照一美元兑换6.2元人民币的价格计算,比北京要便宜一些,不足北京星巴克咖啡店一杯美式咖啡24元的价格水平。如果人民币贬值一些,两边价格才差不多。在华盛顿喝了一杯相对便宜的咖啡,不觉心里一乐。出了店门,在“杜邦圈”公园的木椅子上做了下来,等待9点半钟见人。
这个公园没有什么变化。喷泉哗啦啦的自在地喷洒着。鸽子悠闲地在人面前踱步,像在他们自己家里一样自在。不到十个人静坐在公园里,他们表情平静与祥和,没有明显的痛苦与忧伤。一个40岁左右的黑人还用一个普通的非智能手机在大声的通话,他在催促一些事情要快些行动,不要拖沓。虽然细节不详,但他表情显露的焦急和忙碌的感觉让我感觉又回到了忙碌的故乡中国,想到了在京沪高铁上电话不断的城市新移民,虽然生活还不算富裕,但是,希望犹在。
记者观察到,公园里静坐的人,白人、黑人都有,没有一个是乞丐,没有一个是无家可归的等待救济的绝望的人。9年前,记者在这里留学读书的时候,情况可不是这样,即便在次贷危机之前的股市繁荣期,杜邦圈也是一些不幸的人夜宿街头的看上去优雅的场所。
九点半,记者在华盛顿最知名的经济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进行了交流与沟通。记者对这位知名研究中国的经济学家的工作场所的细节的好奇要远远高于他对中国经济的高见。我看到,这位中国经济问题专家的办公室在研究所的二楼的西南角,透过明亮的落地窗,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麻省大道的来往行人。他的办公室很简单,一个办公桌,两把椅子。靠墙的书架上整齐的放着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一些经济研究相关的文献。拉迪拿了一份从北京订阅的关于中国经济形势的中文刊物用略带京腔的中文告诉记者,“每天我都要阅读这些来自中国的各种本地的分析报告。”
拉迪跟记者侃侃而谈了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他说,美国对当前中国以及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非常关心,非常在意”。
彼得森国际经济所研究员刘利刚对记者表示,中国经济中的那些对于经济转型有重要作用的举措需要具体化。“中美关系未必处在真正的转折期,但是,华尔街与华盛顿的金融投资机构的确需要了解更多中国经济的实情与风险管理的手段。在中美首脑峰会之后两周左右的时间之内,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会在纽约与华尔街各主要金融机构召开重量级的经济会议,给华尔街阐述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前景与风险管理,”刘利刚博士介绍说。
美国智库界对中国经济的研究是偏政策性,那么,学界的中国经济专家如何看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马不停蹄地拜访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经济系终身教授芮德骏(詹姆斯-瑞德尔)。这位经济学家的办公室位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尼采高级研究院国际经济系7楼。朝北和朝东的两面大玻璃可以俯视整个智库一条街。办公室也很简单。一张书桌,上面放着一个笔记本电脑。书架上放着美国经济学界主流的学术期刊,《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学评论》《经济视野》《金融评论》等,还有一些工具书和书法卷轴。这位经济学家的墙壁上非常有趣的挂了一幅中国书法家启功先生的条幅与两幅中国古代的人物画。
“这是我的新书,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的,送给你。中国经济增长的秘密都在里面。”这位经济学家俏皮地对我说。我接过一看,书名叫《中国是如何经济增长的:投资、融资与改革》。
“中国的经济前景是乐观的,中国人特别勤奋、努力工作。就弹钢琴这个复杂的难以驾驭的技艺而言,中国人同样做的非常成功,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多的可以弹奏钢琴的人口。这个现象如何解释?是因为中国人勤奋和努力,不断的练习和重复练习这个技艺,做到了这个水平。对于自身的优势,中国人是应当自豪的,也是值得美国人尊敬的,”瑞德骏教授颇为赞叹地说。
“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总说中国和中国经济的坏话呢?”记者不解地问。
已经年过7旬的瑞德骏教授微笑着说,“美国成功的时候,日本成功的时候,都遭遇过类似的经历。不过,世界经济如同一场音乐会。大部分人只看过钢琴独奏,一架钢琴与交响乐团的协奏。很少有人创新地看到两架钢琴同时表演的演出,很少有人看到两架钢琴与爵士乐一起合奏的欢畅表演。事实上,这样的演出是存在的,在北京的中山音乐堂,以色列的艺术家就表演过。换句话说,世界经济增长是大家的事情,中国可以是其中一架钢琴,美国也可以是一架钢琴,任何一个经济体都可以做一架钢琴,此外,还有架子鼓的位置,小提琴手的位置,大提琴手的位置,萨克斯管手的位置。大家一起合作,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奉献出美妙的乐章。这才是经济发展的主题。”
瑞德骏教授中午请记者在学校附近的土耳其餐馆吃了午饭。大家一边感叹这里的美食,一边感叹恐怖势力ISIS还在土耳其边境侵扰。
“世界就是这样。政治的纷争与动荡一直不停。我们要专注经济发展,把经济发展搞好。这才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棘手的南海纷争,中国与美国和越南其实也是可以用经济手段来缓和的。”瑞德骏教授若有所思地、缓慢地说,他仿佛是在跟他自己的内心说,而不是跟记者交流。他头发花白,深邃的目光透过厚厚的眼镜片,睿智中流露出一种历史般的困惑与迷茫,而不是对北京咄咄逼人的遏制。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