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出生的儿女受美国文化的同化,常常从美国人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父母,当他们是异己。他们看不惯父母的言行举止,与父母产生冲突时,常归咎于父母是中国移民,受中国文化影响。”任璧莲说。
任璧莲在新书签售会上演讲,金衡山任翻译
腾讯文化 徐娉婷 发自上海
什么是“典型的美国人”?
华裔美国作家任璧莲认为,美国人的身份不是指他/她得生长在美国农场或者其他什么条件。当他/她因为天生的族裔血统和外在的文化发生冲突时,对自己身份产生困惑,这就是典型的美国人的标志。
任璧莲和谭恩美、李古思构成第二代美国华裔文学的主将。8月21日晚,她现身上海书展,为《典型的美国佬》举行签售会,次日围绕“美国故事:活在其中,写在其中”进行了一场对谈。
《典型的美国佬》是她的处女作,1991年在美国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获得“纽约时报年度图书奖”。小说于2000年翻译到中国,当时对外发行较少,所以反响寥寥。最近再度出版,在尚未做宣传推广的情况下,签售会现场已排起了长队,这种受欢迎程度让出版社人员“感到意外”。
作为第二代华裔移民,任璧莲从未停止过对族裔及自身身份的探求。她的主要作品见证了这一探索的心路历程,身份寻求也构成了这些作品的主线。
后来任璧莲又创作了姊妹篇《莫娜在希望之乡》(1996),短篇小说集《谁是爱尔兰人?》(1999),非虚构作品《老虎写作》(2013)。
《典型的美国佬》讲述了三个中国知识分子20世纪四十年代来到美国追寻各自的美国梦的一段痛苦挣扎。拉尔夫?张、姐姐特雷萨、妻子海伦组成的张家人刚入驻美国时,由于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张家人对美国文化特别排斥,甚至有些鄙夷。然而,在追寻自己的“美国梦”的过程中,张家人面对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陷入一系列困境,逐渐被美国文化同化,成为了之前自己所鄙视的“典型美国佬”。
研究美国文化的学者金衡山在中文版序言中写道:“主人公拉尔夫·张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很久以前了,但走过的路,留下的痕迹和现在很多在美国的中国人有着惊人的相似。”
为融入美国父母不准孩子说中文
任璧莲的父亲在抗日战争时期因公务派往美国。母亲到美国留学,准备学成后归国,但是因为时局变化,两个人都不得不留在了美国。
“我的父母有一种朝前看的想法,也就是说,接受已经发生的现实,既然他们留在了美国,就要做好在美国生活的打算。”任璧莲说。
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非常美国化的,在家里不让孩子说中文,只能说英文。她母亲提出的标准是:如果隔壁有个人在听,不能让他听出来自中国家庭。
任璧莲说:“这一点我做到了。事实上在纽约郊区长大的我讲的英语与纽约人完全相同,以至于我在上大学时,有一次有一个男同学提议别的同学都闭眼听我说英语,所有人齐声说,纽约犹太人英语……但是今天回过头来看,有点遗憾,他们没让我学中文。”
当美国个人主义遭遇中国传统伦理
小说中一个重要矛盾是第一代华裔移民所经历的价值冲突。小说中两位女性的情感经历尤其典型。拉尔夫?张的妻子海伦和另外一个男人产生婚外情,唤醒了内心中独立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在做拉尔夫妻子的很多年中从未有过。类似的感受也发生在拉尔夫的姐姐特雷萨身上,这个靠努力奋斗挤入美国医生阶层的女人一直独身,后来却鬼使神差地恋上了一个已经成家的男人。这让秉持传统伦理的拉尔夫很不顺眼,与其闹翻。但却无法改变这个女医生的自由意志,因为她要做自己。故事结尾,似乎她的梦想有可能成真。
任璧莲对腾讯文化说:“对于第一代移民,最大的文化冲突可能就是个人主义和传统的家庭伦理的矛盾,是把自己的感受和追求放在第一位,还是把家庭的责任和伦理放在第一位。”
就她个人而言,她觉得与父母之间的最大差异就在于,父母从小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把社会和家庭放在首位,而她成长的大环境是美国主流文化,把个人放在首位。正是基于对这两种文化的观察,才写出了《典型美国佬》。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