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乐虽然以强硬的手段渡过难关,却因此大大损害了自己的政治声望,在不到一年后的公民投票中黯然下台,继任者正是蓬皮杜。虽然戴高乐一手创建的“保卫共和联盟”仍是法国政坛举足轻重的党派,但戴高乐的时代已经谢幕了。
五月风暴里不同政党的表现,令此后法国政坛格局完全改变。社会党取代了共产党,成为左翼的中坚,在运动中当众高呼“戴高乐辞职”,宣传自己将竞选法国总统的密特朗,于1981年的“红五月”成为第一位社会党总统,并连任达14年之久。
戴高乐时代的法国是国际舞台上卓卓不群的另类,他们敢于在北约和防务问题上和美国唱反调,敢于不顾美国的反对和中国关系正常化,与此相对应的是,法兰西人一直骄傲地恪守自己特色鲜明的生活习惯和节奏,顽固地抵御着英美现代文化的入侵。
五月风暴改变了这一切,从这一刻开始,法国人的思维、感觉、谈吐、服装,或是对孩子的教育、夫妻生活以及度假休闲都与以前不同了,这场风暴一下子改变了法国人的文化,使它一下子接近美国和西欧其它主要先进国家如英国的文化。
五月风暴改变了这一切,从这一刻开始,法国人的思维、感觉、谈吐、服装,或是对孩子的教育、夫妻生活以及度假休闲都与以前不同了,这场风暴一下子改变了法国人的文化,使它一下子接近美国和西欧其它主要先进国家如英国的文化。
这样的变化在战后欧洲乃至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发生着,但法国,惟有法国,才会用“文化革命”的非常方式,把其它国家十几年才演完的节目集中在一个月里上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红五月”以浓厚的反美色彩闻名,最终却为法国带来更浓厚的美国色彩;
他们在运动中对美国喊出的“不”甚至比对戴高乐喊出的还要多,但结果却是令此后的法国政府对美国说的“不”越来越少,越来越温柔。
虽然还有许多步调不一的地方,但自那以后,不论是左翼还是右翼执政,法美两国政府的立场都远比戴高乐时代接近得多,法国在国际舞台上也越来越多扮演美国盟友、而不是戴高乐所说的“诤友”的角色。
工人也许是这次运动中最失意的一群,他们的参与者最多,坚持时间最久,付出代价最大,但提起“五月风暴”,人们总会自然想起学生而忽略了他们。
“红五月”之后,学者们仍然可以治学,政客们仍然可以从政,回到课堂的学生们毕业之后,仍然可以按部就班地从他们所反对的“制度”里找到自己的职位和前途,被开除的工人却很难再寻回丢失的饭碗。
更让他们困惑的是,此后的发展使得整个产业工人的声音越来越微弱,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本身在就业比重中的急遽下降,另一方面则要归咎于法共在左翼主导权的丧失。对法国以至整个西方而言,工人运动的黄金时代过去了。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