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驾驶舱装甲可抵御炸弹
真正改变全球航空安全理念的是9·11事件。在此之前,人们对航空安全的认识,集中在飞机设计、如何减少人为操作失误等,客舱安全很少得到太多重视。
9·11对美国航空安全改变巨大,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将原客舱安全设计从结构设计验证部门独立出来,并大量招募此领域的工程及核查人员,同时改善客舱内部安全措施。美国政府还专门成立了运输安全委员会。
美国运输安全委员会制定的很多措施,后来为世界多个国家航空公司所采用。比如,在飞机上部署携带武器的便装“空警”。此外,自愿接受筛选和培训的飞行员,可以带手枪进入驾驶舱。尽管这两项措施实施以来,并没有空警或带武器飞行员制止恐怖行为的记录,但也有可能是这两项措施阻遏了恐怖行为。
2002年,美国政府又通过一项联邦法令,要求美国所有的航空公司在2003年4月前改装大型飞机驾驶舱,安装装甲舱门,强度可以抵御小型武器、榴霰弹甚至手榴弹的袭击。同时,要求整个飞行期间驾驶舱舱门紧锁,即使是空服人员,也不能进入。
9·11之后,所有新的飞行机组和乘务组,都要进行上机操练,模拟劫机事件发生时的应对方案。这一点和加固舱门已经为全世界航空公司所采用。
机场的安检也变得更加严格,对托运行李的扫描成为常态,乘客随身携带的液体有了更加严格的限制,为了防止鞋子炸弹,有时候乘客还需要脱鞋扫描。
不过,这次马航客机事件,又给世界航空安全业者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如果威胁客机安全的恰恰是飞行员,那该怎么办?
【中国】
便衣空警“潜伏”乘客中
中国的航空安保队伍有两部分:空中警察和空中安全员,其中后者比例较大。
空中安全员的历史比较长,1973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在国际航班上派遣安全员,执行安全保卫任务;1982年,国务院批准在国际和国内主要干线航班增配安全员;1983年,机上安全员工作改由武警承担;1987年,国务院再次批准民航组建航空安全员队伍。
9·11后,空中安全重要性凸显,这推动我国于2003年正式成立空警队伍,其成为我国维护空中安全的中坚力量。这些空中警察一律身着便衣,“混”到乘客中,不到万不得已,绝不暴露身份。
除我国外,9·11后,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新加坡、英国和美国、德国等国也都在航班上配置了空警。有的空警是由航空公司配置,有的则是由国家配置。但相同的是,衣着随意,位置随意,可能就坐在你某次旅行时的身边。(高美)
马航失联事件为各国航空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威胁安全的是飞行员,那该怎么办?
9·11以后,很多国家客机的驾驶舱被全面封闭,美国客机驾驶舱装甲甚至可以抵御手榴弹。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