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90乘客飞机消失在西太平洋
事件主角:美国飞虎航空739航班
失踪地点:西太平洋海域
失踪时间:1962年3月
事件回顾:1962年3月,一架美国飞虎航空的经军方特许的飞机,载着超过90名乘客离开关岛前往菲律宾,之后便杳无音信。飞行员没有发出任何求救信号。随后,包括美军在内的1300人展开了全面的搜救行动,但至今没有发现飞机残骸。
【事故分析】
依据目前的史料来看,确实很难分析当时飞机到底遭遇了什么,我只能根据该空域的特点来分析。关岛至菲律宾的航线处于西太平洋海域,是低纬度地区。越是接近赤道,空中的雷暴云活动面积就越广,强度也越大,有的雷暴云的广度甚至延伸到20公里之外。有记录显示,该空域的雷暴云活动比较活跃,会出现强烈的上升、下降气流,而且雷暴云的高度很可能上升到平流层的高度,对处于平流层巡航的飞机也造成威胁。所以,如果飞机真的遭遇了这样的天气,很可能会被雷击,或机身外表的零件积冰失效,最后导致坠机。当然,这只是该空域的特点,很多飞机经过时都没事,所以不能确定该飞机是不是真的遇到了雷暴云,更没法确定是不是飞机故障或人为原因。
4年中6架军机2架客机在同一区域失踪
事件主角:进入百慕大三角但没出来的飞机
失踪地点:百慕大三角
失踪时间:从1948年开始不曾间断
事件回顾:百慕大群岛、波多黎各及美国佛罗里达州之间的辽阔海域形成臭名昭著的“魔鬼三角”,其上空出现过一系列飞机失踪事件。1948年和1949年,两架英国南美航空公司的客机于该地区失踪,超过51人下落不明。1945年,五架美国轰炸机在执行训练任务时于该海域失踪,而随后军方派遣的一架搭载13人的搜救飞机也神秘失踪。
【事故分析】
百慕大三角不仅对飞机,对船的效果也一样。几百年来,无数条船在该地区失踪,也有很多飞机(民机和军机都有)在此地失踪,所以才有了“百慕大魔鬼三角”的恐怖称谓。以前常有人说失踪是超自然原因造成的,比如外星人、海地人什么的,但我不置可否。
有些人认为是奇特的自然原因导致,比如比较流行的地磁异常说、海底空洞说、海底沼气泡说等等。比如最新的说法是海底有巨大的沼气泡,由冰冻的水和朝气混合而成的结晶。一旦海底发生剧烈的地震活动,结晶体便进入水体并迅速气化,这些沼气泡升入水面后,使海水密度减小,浮力减小,船只因此下沉,而飞机一旦遭遇到上升的沼气,其灼热的引擎也会被引爆,最终解体坠机。
当然,这些都是猜测。可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该地区处于低纬度地区,海面上的雷暴云活动更加频繁。世界上其他同纬度地区的航空事故显然比这里要少得多。
已经找到的
起飞3小时后突然失联
事件主角:法航447航班
失踪地点:南大西洋塔希尔检查点海域(巴西圣佩德罗和圣保罗岛屿附近坠毁)
失踪时间:2009年6月1日凌晨
事件回顾:2009年6月1日,一架从巴西里约热内卢飞往法国巴黎的法航447航班在飞行3个小时后突然失联。事发几十小时候,搜救队在失联海域发现部分飞机残骸,两年后发现机身残骸主体,四年后,事故原因才分析出来。事故造成机上216名乘客和12名机组人员全部罹难。
【事故分析】
这个事故可以被称作近年来最神秘的飞机失联案件,但该事故的谜团已经被解开。据调查报告分析,法航447的出事由飞机的空速管失灵和飞行员的错误操作造成。当时飞机已经处于巡航高度,但该空域雷暴云已经突破到平流层,并对机体外的空速管造成损坏,造成传感器故障,因此,当飞机陷入失速时,飞行员并未及时作出反应,仍以为飞机还在平飞,所以向后拉侧杆以拉起机头,这样的操作只会让飞机继续失速并不断下坠,而拉杆的飞行员并未告知同事自己在拉杆。直到最后该飞行员说出自己在拉杆,机长也可能发现误操作拉杆造成飞机失速、机头上扬时,为时已晚,最终飞机坠毁大西洋。
意外发生两个多月后最终获救
事件主角:乌拉圭空军571号航班
失事地点:安第斯山脉
失踪时间:1972年
事件回顾:1972年,一架载有4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的飞往智利圣地亚哥的飞机因恶劣天气而偏离航线,坠毁在安第斯山脉,机身断为两截,12人当场死亡。
空难发生后,失事地点又发生雪崩,幸存人员中8人丧生,其余的人只能以尸体充饥,直到意外发生两个多月后才最终获救。
在安第斯山脉消失50多年后发现残骸
事件主角:英国南美航空
失事地点:安第斯山脉
失踪时间:1947年
事件回顾:英国南美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于1947年消失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事件过去了50多年,人们才发现该飞机的部分残骸。1998年,两名阿根廷攀岩爱好者在安第斯山脉发现了失事客机的引擎残骸,随后军方发现了乘客尸体。有分析称该飞机坠落在图蓬加托火山时导致雪崩,因飞机被埋在雪中,所以一直未被发现。
【事故分析】
因为两架飞机都是在安第斯山脉地区失联,最后又都在山里发现,所以放在一起说。其实,无论是安第斯山,还是阿尔卑斯山,抑或是喜马拉雅山,这些山脉都属于高山山脉甚至极高山,它们对飞行都具有高度危险性。山脉地区不同于开阔的空域,因为山脉中存在山谷沟壑,造成气流不稳,即常说的山地乱流、山地波等变数很大的大气流动。在飞越这些山脉时,如果能保持平流层的巡航高度,尽力避免与山脉气流的接触当然最好。如果无法保持那样的高度而不得不与山顶甚至山谷擦肩而过,则飞机就不得不应对多变的气流。此时,要考虑飞机的最低安全高度(它的意义在于保证航空器与地面障碍物之间的最低垂直间隔,保障航班安全),如果山体高于最低安全高度,则意味着飞行危险性加大,建议返航;同时,在进入山区前还要计算飘降决算点。即在进山前几公里如果一台引擎失效的时候,飞机无法保持一定的高度而不得不降低高度,在这种情况下,飞机能不能飘过山体。如果计算结果是不能,也建议不要进山。这两架飞机坠毁在安第斯山脉,极有可能是高度不够,进入山谷乱流区,最后因乱流导致飞机失控撞山。其实,历史上在高山区坠毁的飞机数量很多,尤其抗战期间的“驼峰航线”,很多运输机都坠毁在喜马拉雅山区,残骸甚至形成了一道闪闪发光的“铝路”。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