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际

各国高温政策大比拼:只有中国人“不畏”酷暑(图)

www.sinoca.com 2013-08-02  


  连日来的极端高温让不少地区跻身“火炉”行列,太阳底下烤五花肉、煎荷包蛋早就不足惊呆小伙伴了,只要你足够耐热,太阳底下进行绿色无烟烧烤完全不在话下。

  中国对于高温的定义显得比较“周全”,分室内和室外。

  不过话虽如此,高温的危害也不可小觑。有报道称,上海地区的温度连续5天超过38℃,已致10余人死亡;无独有偶,英国同样接受着热浪的炙烤,最高温度超过32℃,目前高温已经造成760人死亡。

  虽然同住地球村,不同国家对于高温的界定却不尽相同,值此炎炎夏季,各国出台的高温政策也引起了小伙伴们争相比较。

  美国大叔应对高温很“细致”

  美国加州的死亡谷曾一度达到53℃的高温,逼近地球历史最高温。而美国对高温的界定可以算的上“因人而异”,根据相关标准规定,美国劳动者体核温度不应超过38℃。

  根据美国政府工业卫生会议的政策细节,有关高温工作环境的条例中,对高温工作环境的测试标准和对工人高温保护规则分门别类相当详细,其中包括温度、湿度、温度放射条件,例如是否是直接接触发热物体还是在高温封闭式空间工作,封闭和空气流通量,工作强度等等。

  而极端高温天气仍然坚守工作岗位的上班族们多少显得有些“悲壮”,用生命在上班的确令人动容。被美国政府部门列入高温工作环境的种类,包括炼钢、炼铁、烹调、蒸煮、工业洗涤以及室外建设工作等,美国虽然没有专门针对高温的政策规定,但是美国国会1970年通过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法案》为此提供了基本的政策指引。

  该法案规定,雇主有责任为雇员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特别是要避免“公认的危险”,包括有毒化学物质、过度噪音、机械危险、高温和极寒、不卫生的状况等。故意或多次违反该法案的雇主有可能面临巨额罚款、甚至是法院传票。

  美国劳工部下属的职业安全和健康署在防止高温导致职业疾病和人员伤亡方面,给出了三个很“没技术含量”的建议:饮水、休息以及遮阴。虽然该建议如同鸡肋,但职业安全和健康署还是拿出了实际行动。从2011年开始,其在全美范围发起“预防高温疾病运动”,向700多万人开展职业安全宣传教育,发放了约50万份情况说明书、海报及培训指南。该机构还同联邦政府、州政府以及社会公益组织进行合作,譬如,该机构与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下属的全国气象服务中心合作,将劳动者安全防护措施纳入“高温观察、警报和咨询”项目。

  同时,有法律专家指出,如果炎热酷暑室外劳动强度大,室外的温度超过25度到28度区间,美国政府规定工人必须在每个小时当中最起码要休息半个小时;如果是高温达到超过30度,每个小时当中只能工作15分钟。精确到分钟的工作时长规定让人忍不住赞叹“美国大叔”也有“细致”的一面。

  加拿大高温关怀“震惊四座”

  如果说“美国大叔”还有“细致”的一面,那么他的邻居加拿大面对高温时的反应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加拿大政府认为,除了空气温度外,空气的相对湿度、空气的流动速度以及热传播源都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或者加剧温度的提升。因此,加拿大经常采用湿热指数来规范“高温”的界定。湿热指数45℃为高温临界值。根据湿热指数的计算公式,45℃的湿热指数在平均湿度为77%的深圳(2009年6月)对应的空气温度为31.4℃。

  据称,工作环境的温度超过21℃,且体力耗费量为每小时500卡的环境,公司对每个人工作的身体状况就要保持高度关注了。而这里所指的“高度关注”绝对震惊四座。检查人员对工人工作前进行体温、心跳和体重的测量,这个数据同工作之后进行对比,如果心跳频率加速、体重减轻、体温升高的幅度超过一定限度,工作量将被减少。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有研究表明,工人往往更容易在高温季节的初期出现中暑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身体对这种高温条件并不适应。针对此种情况,加拿大的雇主通常设计有高温适应计划,其内容通常为:对于此前未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工人,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第一天只安排20%的工作量,此后每个工作日逐步增加10%至20%的工作量,直至增加到100%的工作量;而对于此前在高温环境中工作过的工人而言,再次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第一天可以安排50%的工作量,此后每个工作日逐步增加10%至20%的工作量,直至增加到100%的工作量。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全美“十大最不友善城市”出炉:加州首府入选(图)
下一篇:旧楼栏杆夺命!35岁女强人与男友露台约会枉死(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