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际

美特勤局总统贴身保镖披露:布什当年差点被烧死

www.sinoca.com 2010-05-03  搜狐博客


  《火线特工:谁将刺杀奥巴马》集结了《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罗纳德・科斯勒对100多位特工的独家访谈,爆出从未被世人所知的总统秘闻,涵盖人物包括肯尼迪、约翰逊、小布什和奥巴马等备受争议的美国历任总统。书中描述了特工每天面对的危险以及执行任务的细节,字里行间透视出特工生活的戏剧性和张力。

  神秘的总统车队

  为确保万无一失,特勤局需要提前对所有关乎总统安危的情报进行分析。1996 年,乔治・H.W.布什总统计划乘飞机前往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按照行程安排,他需要先到塞浦路斯,再从那里搭乘直升机到黎巴嫩。

  “CIA 通知我们有人计划谋杀老布什总统,”负责布什41(Bush41,老布什总统此行的代号)的特工卢・莫拉莱斯说,“线人知道直升机的飞行线路和起飞时间,他是黎巴嫩真主党此次刺杀行动的同谋,真主党成员会发射导弹将直升机打下来。”

  特工把消息告知了老布什,但是他不顾危险,执意要前往贝鲁特。特工小组放弃了乘直升机的计划,改走陆路,以时速90公里开车将老布什从大马士革送往贝鲁特。如同大多数未成功的刺杀行动一样,这件事从未被公众知晓。

  一旦特工结束了先遣工作,他们将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数量的增援来确保总统的安全。通常一个保护小组包括1名值班组长和4名特工,他们是保护对象的贴身保镖。其他的安保人员还包括3到4名交通特工、1名反监视特工和由5到6名特工组成的反突袭小组。

  除了来自当地办事处的特工,执行保卫总统任务的其他特工来自139个特勤局国内办事处,包括42个驻纽约、洛杉矶和芝加哥等城市的地方办事处,58个常驻机构,16个常驻代理处,还有23个一人常驻点。除了国内办事处之外,特勤局还设有20个海外办事处。

  在老布什总统出访前,特工用空军飞机将总统坐驾――代号为“驿站马车”的豪华轿车和特工使用的车辆运达指定地点。反狙击手、反突袭小组和拆弹专家会乘同一班飞机抵达。这些特工的任务是在需要时和总统在“空军一号”的贴身保镖换班。加拿大不允许特工携带武器,但他们会将武器偷偷地藏在总统的座驾里。

  与肯尼迪总统当年使用的敞篷车不同,现在的总统坐驾都是全封闭的。比如那辆被人们热情地称为“猛兽”的凯迪拉克,自2009年巴拉克・奥巴马总统发表就职演讲时就为其服务。“猛兽”真是车如其名――以通用汽车公司制造的载重汽车底盘为基础,包括车窗玻璃在内的全部车身都是装甲防弹的,车门有18英寸厚,玻璃有5英寸厚。车内有独立供氧系统,并设有最新技术研发的交流加密工具,装有远程控制系统和自动封闭储油罐。就算车胎被打爆,“猛兽”仍可继续前行,它还可以承受火箭炮或手榴弹的直接攻击。最新的凯迪拉克与2005年1月小布什总统发表就职演讲时使用的相比,车窗更大,能见度也更高。

  通常车队的第一辆车是诱饵,第二辆是后援,总统则很可能坐在第三辆车或车队中的任意一辆车上。汽车的数量视出行的目的而定。对于非公开的外出就餐计划,一般会派出由7――8辆车组成的非正式车队。如果是一次公开出行,正式车队的车辆数量最多可达40辆,其中包括随行的白宫工作人员和新闻界人士乘坐的车辆。特工们将他们的座驾称为G-rides。

  一次包含白宫医疗小组和其他政界随行人士的国内行程,大概会组成一个有200到300人的队伍,而国外行程队伍可能有包含国家军警在内的600人。仅2008年一年,特勤局就执行了135次海外保护任务。在这些任务执行过程中,特勤局对国外当地警方的依赖多于对美国本土的地方警察。但1958年5月13日,当时任副总统的尼克松和夫人帕特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机场遭遇暴民突袭时,当地警方却消失了。

  “当地警方应该在机场布防,”当时执行任务的特工查克・泰勒说,“但我们却发现警察离开了车队,他们害怕暴民,所以就放弃了原本的安保计划。”

  当石头和瓶子向副总统夫妇投掷而来时,特工们在他们周围形成了一个坚实的保护圈并迅速将他们护送回到总统的防弹轿车上。在车队开往美国大使馆沿途,委内瑞拉的疯狂民众手舞着木棒和铁棍汹涌而来。

  “他们有燃烧弹,他们决心杀死在场的所有人,”泰勒说,“他们甚至还把小孩子放在车前,这样我们就会碾过这些孩子。当时的情况很危急,为了保护副总统夫妇的安全,我们最终艰难地决定开过去。”

  人们尝试撬开车门,向车辆投掷石块并且试图燃烧汽车。但是特工们一次又一次将暴民击退,他们看起来不敢靠车太近。特工们试图将尼克松安全带到美国大使馆,然而在那里有更多愤怒的暴乱者。

  “他们想烧掉大使馆,我们先在使馆四周布满了沙袋,并且设置了可以和华盛顿通话的简易电台。我意识到他们切断了横跨大西洋的电缆,这样我们就无法与华盛顿进行顺畅的沟通。最后我们不得不通过无线电向总统汇报情况,他派出了第六舰队来接我们。”

  佩带智能卡和太阳镜

  如今总统的国内出行车队中,都会有一辆专车,乘坐着配备有冲锋枪的反暴力小组成员。另一辆必不可少的车就是情报车,任务是追踪所有试图威胁总统安全的危险人物,并收集当地情报以评定其危险等级。如有必要,情报车上的特工还会与危险分子直接对话。通常,一架公园警察或当地执法部队派出的直升机会在车队上空盘旋。

  为了保证车队的安全,当地警察会骑着摩托车阻断所有街道的交通,特工们会检查沿线的办公楼。在福特总统出访得克萨斯州的康罗之前,特工戴夫・斯利巴得到消息,称车队沿途经过的一座大楼的大门无法打开。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大楼由当地一位律师的后人继承所有。

  时光回溯到1915年,这位律师的儿子在骑马去看父亲的途中,从马上跌落撞在一口井上一命呜呼。这位律师为此悲痛欲绝,再也不进办公楼工作并留话给后人永远不准打开办公楼大门。但是,在斯利巴的要求下,这位律师的孙女同意打开大楼。斯利巴看到律师当年的办公桌上落了厚厚的灰尘,桌上的一个棕纸袋里似乎装着他的午饭,但是已经腐化了。

  特工们相信,他们只是站在那儿,透过太阳镜,凝重地扫视人群中的可疑人物,就可以威慑危险分子。特工们会寻找危险的迹象:和周围环境不相融合的人、将手插在口袋里的人、大汗淋漓或者看起来紧张异常的人,或者像是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特工们会锁定可能会造成危险的人物、物件或痕迹。

  曾任特勤局詹姆斯约瑟夫罗利培训中心高级指导的前特工威廉・阿尔伯切特说:“我们会寻找在大热天穿厚外套的人、在大冷天不穿外套的人、总是把手伸进口袋的人、背包的人、过分激动或过分平静的人、与众人不同的人或者经常东张西望的人。你要注视他们的眼睛和手,因为他们手里的东西往往就是关键。”

  一旦发现持有武器的危险分子,特工会向同伴们呼喊:“有枪!有枪!”

  为了把特工与现场协助的警察区分开,特工们会在左领上佩戴智能卡。智能卡上有特勤局的五角星图样,共有4色。每周,特工要换上特定的颜色,这样他们可以在人群中轻松地找到自己的同伴。智能卡的背后有4位编码,如果智能卡被偷了,用这个编码可以进入FBI 的国家犯罪信息中心,这样警察可以利用这个庞大的电子资料库找到智能卡所在的位置,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逮捕行动。如果智能卡被找到了,警察会把它交还给特勤局。

  执行保护任务时,特工会佩戴特制的无线电耳机并将耳机调至特勤局使用的加密频道。特制耳机里装有无线电发送和接收装置,特工们可以把它放在口袋里,以作即时监听。

  至于太阳镜,前特工皮特・道林说:“培训时,我们会领到一副高清晰的雷朋眼镜。这样做是为了保护眼睛,因为当有人向保护对象投掷物品时,多数特工会用身体保护他们,有了太阳镜的保护,特工眼部受伤的几率就大大降低了。通常情况下特工都会佩戴太阳镜,就算在室内也一样。”

  执行任务时,大部分特工都会习惯性地佩戴太阳眼镜,这样人们不知道他们在往哪里看。而有一些特工则选择不戴眼镜。有些特工着便服不戴耳机,潜入人群中,在白宫周围巡逻。一旦发现问题或者可能的安全漏洞,他们会立刻打电话给特勤局总部的联合观察中心。

  “我们隐藏在人群中,”一名特工说,“你并不知道我们在哪儿,我们会在某项活动进行时或执行先遣行动时四处巡视。”这些特工会用行刺者的思维方式思考:怎么才能突破安全防线?

  “我们的职责就是在大日子到来之前形成周密的安排计划,”这位特工说,“找到安全漏洞和安保弱点,并及时想出解决方法。”技术人员会为总统出席的每一场活动拍摄照片,将所有不同的照片进行对比分析,有时会用面部识别软件来检查是否有某个特定人物经常出现。

  从针对福特总统的暗杀事件起,总统开始在公开场合穿着防弹背心。现在常用的凯芙拉三型防弹背心可以阻挡大多数手枪和步枪的射击,但是对于更强劲的武器就无能为力了。总统和副总统的贴身保镖如今也需要穿着这种防弹背心,但是一些特工还是选择不穿。因为改进版的背心很厚,在炎热的天气会让人热得受不了。

  “你要随时做好准备应对突发问题,”里根总统遇刺时的特工组组长、前特工杰瑞・帕尔这样说,“在我的特工生涯中,里根总统遇刺案发生之前,就有1位总统被杀死,1位被射中受伤,1位州长遇刺并瘫痪。福特面临过2次暗杀,马丁・路德・金也被杀了。你知道危险一直都在,只不过你不知道它在哪儿。”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中国扑克新娘远嫁美国西部人 从而躲过卖淫生涯
下一篇:中国人在日本架势大,有钱并不等于有尊严(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