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永健乐衷自行车运动
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Roger Yonchien Tsien)于8月24日不幸去世,享年64岁。钱永健任职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于周三确认了他的死讯,他在美国俄勒冈州的一条自行车道上去世,但具体原因不明。
钱生于纽约 是钱学森堂弟
钱永健祖籍浙江杭州临安,父亲钱学榘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弟。钱学榘早年毕业于中国上海的国立交通大学,后与钱学森带着庚子赔款支付的奖学金到美国念书。1944年,钱学榘将妻子与长子钱永佑接到美国定居。三子钱永健1952年出生于纽约,后来在新泽西州的利文斯顿市长大。或许从儿时起,钱永健就注定了要走进科学。除来自父亲家族以外,钱永健母亲的数位兄弟都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工程学教授。他在描述自己的职业选择时也说:“我注定了继承家族的血统,从事这样的工作。”
钱永健(右二)8岁时的家庭照
从小喜欢漂亮颜色
钱永健曾说:“我从小就喜欢画画,也喜欢漂亮的颜色。8岁那一年,爸妈送给我一盒化学工具箱,我把不同的化学物质混合调成漂亮的紫色,这就是我的第一个实验。”他8岁时记录化学实验的笔记本,现在还被保存在瑞典诺贝尔博物馆中。
钱永健小时候患有哮喘,只能经常待在家里。他对化学实验感兴趣,常常在家中地下室里做化学实验,一做就是几个小时。16岁时,他以“金属融入硫氰酸”为题的论文获得美国西屋科学天才奖,并以此奖项的奖学金进入哈佛大学念书。取得化学与物理学士学位之后,钱永健又获得马歇尔奖学金,负笈至英国剑桥大学研修。1977年取得生理学博士学位之后,他于1989年进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工作,至今27年。
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祝贺获得一等奖的钱永健
“他的工作照亮了科学”
1980年代,钱永健就已在科学界崭露头角。他发明出检测钙离子浓度的染料分子。钙离子是生物体内的重要信号分子,因此,钱永健的这一发明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体内成像技术。著名生物学家、《知识分子》主编饶毅曾写道:“钱永健的工作,从八十年代一开始就引人瞩目。他可能是世界上被邀请给学术报告最多的科学家,因为化学和生物界都爱听他的报告,既有技术应用、也有一些很有趣的现象……很多人多年认为钱永健会得诺贝尔奖,可以是化学、也可以是生理奖。”
“钱永健教授的工作照亮了科学”,加州大学的讣告上写道。在钱永健教授的诸多重要贡献中,绿色荧光蛋白是知名度最广的成就之一。
让绿色荧光蛋白更稳定
1960年代,日本学者下村修在普林斯顿大学时,因一种发光水母(Aequoria Victoria)而发现了绿色荧光蛋白GFP(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下村一家花了数月时间,从海里捕捞了约5万只、总计2.5吨的荧光水母,并从中纯化了数百毫克荧光蛋白。不过,当时他并不觉得这种荧光蛋白除了好玩好看之外究竟能有什么用,于是论文被束之高阁后,这种发光蛋白随着下村修一道又变得默默无闻。
下村离开普林斯顿到Woods Hole海洋研究所后,他的同事Douglas Prasher对利用荧光蛋白做生物示踪分子非常感兴趣。历经数年努力,他终于在1992年将GFP荧光蛋白的基因克隆出来(如今这种克隆工作可迅速完成)——但他的科研资金也恰好用完了,无奈之下只好把基因送给了其他几个实验室。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