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尽一切办法“立功”,
迫切希望自己摘掉帽子,
重新回到人民群众当中,
重新开始科学研究,
为建设祖国出一份力。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消息公布后举国欢腾
谁也想不到
在青岛医学院的一个小破屋里,
一位苍老的科学家正蹲在地上
双手捂着脸,嚎啕大哭,
声音撕心裂肺……
这是怎样一种痛苦,
我想象不到,
是被埋没?是遗憾?令人深思…

有一年,束星北的女儿
去父亲的老同事王淦昌家中看望
她认为父亲为人处事
要有淦昌叔叔的一半就好了
没料到,一向温和懦雅、父亲一般的老人
脸上出现了怒容
王淦昌对她说:
“你父亲说的,是我们想说没有说的,你父亲做的,是我们根本就做不到的。他没有任何问题,他只是跟我们不一样!”
图:王淦昌

直到1972年,
束星北的学生李政道回国
他对周恩来总理直言不讳地说:
我以前的许多老师,他们的科学造诣不亚于国外的著名科学家,只是你们没有用他们。比如我的老师束星北...
在那之后,多亏李政道的关心
1979年,束星北被平反
他是最晚一批平反的人
束星北终于又拿起了教鞭,
然而此时,他已经是一个71岁的老人
他思维最活跃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距离他去世,也只有四年时间
1979年,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
需要计算弹头数据舱的接收
和打捞最佳时限
整整一个中国科学院
没有人能计算出来
有人推荐了束星北。
上面为此拨款100万元,
束星北分文没要,
一支笔,一张纸,一个小计算器
准确无误完成任务。
当年他73岁。航天学界轰动一时。
天才还是天才!

1983年,束星北
去世前,他把自己的遗体
捐献给青岛医学院。
但是他去世时
青岛医学院把他的遗体遗忘了
半年之后,想起来,尸体已经腐烂。
结果让两个学生
草草埋葬在学校篮球场旁边的双杠下面。
2000年后,资深记者刘海军
开始辗转收集并整理束星北的故事
写出了一本珍贵无比的《束星北档案》
刘海军给束星北的学生李政道写信
并没指望着他能回信,
因为像李政道这样的大人物,
每天不知要收到多少信,
每个都回就不用干别的了

但李政道回信了,并写得很认真,
有二十多页,
把刘海军先生原稿中
很多地方做了仔细的修改
并为《束星北档案》这本书写了序
我第一天做这个公众号的理想是
讲“逗中有泪”的技术宅故事
我写过很多国外科学家的故事
我自认为也做到了逗中有泪
许许多多的天才科学家
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性格缺陷
甚至是根本无法与人沟通


但是每次写到近代中国科学家的时候
却常常只能写出“忍辱负重”
试想如果束星北
能和那些国外科学家在同样的土地上
岂能没有同样的辉煌?
可惜,中年以后的束星北
不能拥有这样一片土地。
而他所生活的土地上,
至今也没有产生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所以我不爱写
写完了心里难受
在束星北最才华横溢的时期
他的生活里却只有黑暗
我希望在天堂的某个地方
束星北老师能和竺可桢老校长
手牵手,一起在太阳下散步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