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数码科技

滴滴收编Uber:“和平”是打出来 不是谈出来的

www.sinoca.com 2016-08-28  中国经营报


  也就是说,本土化不一定是最好的技术,但一定是市场接受度更高的技术。因为对于竞争前期来说,规模是个更为重要的“高地”。

  所以,与其说Uber不够本土化,倒不如说它无法放弃自己的“生而骄傲”——这让他们固执地去坚持“更好”的方向而难以做出变通。比如中国市场所反映的邮件反馈的方式不够本土化,但Uber却认为更为高效,由此尽管在刚刚进入市场的时候就发现了这样的问题,也表示尽快建立人工客服,但直到现在都不能落地——对于一向反应敏捷的Uber来说,将自己的判断凌驾于市场反馈之上,也导致了其“本土化”的徒有其表。而在另一方面,正如一位接近Uber中国的内部人士所透露的,与前期相比,Uber中国后期是一条截然相反的路径,“比对手更加疯狂的补贴,似乎是‘本土化’的调整,但实际上已经透露了卡拉尼克的‘图谋’:想在短期内对滴滴进行施压以获取谈判筹码,相反对产品和服务的改进已经不关注了。”究其根本,在于对中国市场的不够坚定。

  对于所有的跨国企业来说,中国市场都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持久战。领英中国区总裁沈博阳就表示,“无数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中国如果你只做一个简单的本土化,甚至深度定制的本土化,都是不够的。”

  观察

  滴滴出行驶向何方?

  又一次,滴滴赢得了“战争”。

  上一次是在2015年的情人节,滴滴与激战已久的“宿敌”快的握手言和,在此之前,战败者的名单包括摇摇、百米、嘟嘟、打车小秘、大黄蜂……滴滴出行在过去4年里PK掉了30多家竞争对手,现在成为唯一一家由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三巨头”共同投资的企业。

  名川资本创始人、赛富亚洲原合伙人王求乐对媒体表示,恶性竞争和恶性补贴不可持续,长此以往企业自身缺乏动力,外界资源也没以前多,从资本效率角度讲也不合理,因此并购就成了自然而然的现象。

  并购叫停了愈演愈烈的补贴大战,但是滴滴所面临的挑战可以说才刚刚开始。

  宣告合并之后,滴滴出行CEO程维在8月8日给中国优步的员工发了一封名为“One Team,One Dream”的内部邮件。指出了未来两家企业合并的方向:优步中国品牌和业务独立运营,“市场上也应该有多个品牌服务供消费者选择,就像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就像肯德基和麦当劳,就像同是宝洁旗下的飘柔、海飞丝和沙宣。”

  在易观互联网出行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张旭看来,滴滴和Uber中国在客户和业务上此前有诸多重合,“未来如何并行不悖,各有分工,而不是产生内耗,这是滴滴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滴滴来说,收编Uber中国最重要的影响并非消除了一个潜在的市场威胁,而是随着补贴大战的结束,滴滴要以怎样的方式来实现“再出发”。实际上,程维在滴滴年会上就曾提到过,2016年要彻底干掉对手,赢得战争。接下来重点的任务是修炼内功,“我们迅速地赢得了市场的规模,在靠营销赢得了规模之后,我们还有大量的内功并没有修炼好。”

  比如说平台管理,随着网络约车合法化的确立,司机管理任务也会相应加重,据媒体报道,滴滴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不规范及不合格的相关司机进行裁员,以期增加通过监管层审查的可能性。

  “降低运营成本,增强管理效率是约车平台更为核心的竞争力,相比之下,自建车队和司机的神州模式管理成本更低,管理难度也更小。”某出行行业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滴滴此前的一些调整也让外界猜测其未来的模式变化,比如之前推出的“伙伴创业计划”就是进行车主招募,参与创业伙伴仅需缴纳最高2万元的保证金,即可通过与滴滴合作的汽车厂商领取一辆汽车,与劳务公司签订劳务合同后正式成为滴滴伙伴上路接单。

  更加具有挑战性的是商业化模式的探索,这也是程维此前在年会上重点强调的内容,即是如何在现有的业务细分场景下进行垂直突破。比如提升出租车的效率,优化专车的服务,增强顺风车的市场参与度等等。

  “在O2O的商业模式中,每一个细分场景都有不同的内在成长规律,这个不是单纯的资本所能撬动的,也不像规模比拼那样短期内就能看到效果,滴滴未来还要做更加精细化的深耕。”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张君毅指出。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IBM Summit将成为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图)
下一篇:四面楚歌 欧盟将对苹果开出190亿美元天价罚单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