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陈洪渊
曾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项,中国侨联科技进步奖1项,以及其他多项省部级奖励。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20余篇,合编著译书6册,专利5项。指导和培养了多名博后、博、硕士。2004年,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和全国模范教师:2005年,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获国家“五一”劳动奖章。
施一公,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1967年5月5日出生于河南省郑州,1984年毕业于河南省实验中学,并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保送 至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1989年提前一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纪念斯隆 -凯特琳癌症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1998年—2008年,历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Warner- Lambert/Parke-Davis讲席教授。2008年,婉拒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中心研究员的邀请,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院长,教授、博导。2013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获瑞典皇家科学院 2014年度爱明诺夫奖。2015年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资料图:施一公
主要从事细胞凋亡及膜蛋白两个领域的研究。在Smad对TGF-的调控机理、磷酸酶PP2A的结构生物学方面做出过有国际影响的工作。曾获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2014年度爱明诺夫奖等奖项。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成员。
舒红兵,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1987 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学系,1990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硕士学位,1995年于美国Emory大学获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免疫学专家,主要从事免疫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研究,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成果。发现了多个在病毒感染诱导细胞表达I型干扰素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信号蛋白,为了解细胞抗病毒反应的分子机制做出了重要贡献;发现了多个负调控I型干扰素过量表达的蛋白和作用机 制,这种精细调控机制避免机体产生过激的免疫反应;发现了新的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成员,阐述了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的多个成员信号转导的早期分子事件,为了解相关免疫疾病的分子机制做出了贡献。
资料图:舒红兵
发表SCI论文70篇,其中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6篇,被SCI期刊他引2705次,单篇被他引120次以上的有7篇;回国工作后以通讯作者发表的 25篇IF>5的论文中,包括3篇Immunity,1篇Mol. Cell,3篇PNAS,1篇EMBO J。作为主编出版专著《抗病毒天然免疫》。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