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布罗姆利说,如果微行星环绕双星运行,“它们的路径就会被双星的来回牵引搞得交叉在一起。它们的轨道如此纠缠不清,以至于它们以很高的速度在彼此的轨道上横冲直撞,从而注定走向毁灭性碰撞,而不是越变越大”。
布罗姆利说,过去的研究在思考双星周围的行星形成过程时都是从圆形轨道开始的,本项新研究则表明,“行星在体型很小的时候都自然而然会去寻找椭圆轨道,而不是圆轨道……如果微行星位于椭圆轨道、而不是圆轨道,那它们的轨道就能嵌套起来,它们就不会撞上。它们能找到可供行星形成的轨道。”
布罗姆利和凯尼恩在研究中用数学方法和简单的计算机模拟说明,如果拥有椭圆形的“最圆”轨道,岩态类地行星就能在双星周围形成。他们的模拟没有进行到行星生成那一步,但是他们的研究表明微行星可以在双星周围的椭圆形同轴轨道上长达数万年不发生碰撞,从而存活下去。
布罗姆利说:“我们要说的是你可以为制造这些东西创造条件。在双星周围制造一颗类地行星就和在我们的太阳这样的单星周围制造一颗类地行星一样容易。因此我们认为塔图因在宇宙中或许是普遍存在的。”
已发现超过千颗行星
北美航天局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已经发现了超过1000颗绕其他恒星运转的行星,包括一些位于所谓宜居带(即距离寄主恒星不太远也不太近、因此温度不太高也不太低的区域)的岩态行星。
布罗姆利说,到目前为止,开普勒已经发现了7颗位于双星周围的宜居带上或宜居带附近的行星,但这些行星都是气态巨行星。
他说:“开普勒目前在双星周围发现的行星都是体积和海王星以及木星相当的气态巨行星。目前发现的这些行星中没有像地球(或是《星球大战》中的塔图因)那样体积小的岩态行星。”
布罗姆利认为,开普勒之所以没有在双星周围发现类地行星,是因为它们的体积与气态巨行星比起来太小了,“因此很难测定”。
开普勒望远镜在离双星更远的地方还发现了其他气态巨行星,目前对上述7颗行星是如何到达宜居带的原因存在争议。
布罗姆利说,本项新研究表明,这些行星有可能是从气体和灰尘中诞生的——“其他所有人都说这是不可能的”。他本人也对此表示怀疑,因为似乎没有足够多的气体和尘埃供开普勒望远镜发现的气态巨行星在它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形成。研究还表明,气体和尘埃可能是从其他地方被吸引过来的,这样一来,气态巨行星就可以在它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形成了。
目前的主流理论认为,开普勒望远镜发现的气态巨行星肯定是在距离寄主恒星更远、温度更低、更平静的地方形成的,然后才迁移到离双星更近的地方。可能的迁移方式有2种:要么是通过围绕双星的一个气体盘内旋,要么被一颗更遥远的气态巨行星的引力抛投到现在的位置。
但是布罗姆利说:“一颗类地塔图因星球在孕育生命所需要的位置形成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