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星球大战》中的塔图因星球。(图片源于网络)
电影《星球大战》中的塔图因星球每天有2次日出,因为它围绕2颗恒星运行,数学模拟显示,像塔图因那样的固态类地行星可能普遍存在。
4月7日报道 美国每日科学网站3月30日发表题为《中的类地行星塔图因或许普遍存在》的报道称,电影《星球大战》中卢克·天行者的故乡是沙漠行星塔图因,那颗星球上每天有2次日出,因为它围绕2颗恒星运行。到目前为止仅发现了围绕双星运行的不适宜人类居住的气态巨行星,许多研究人员认为,那里不可能形成岩态行星。现在,数学模拟显示,像塔图因那样的固态类地行星很可能存在,而且可能普遍存在。
犹他大学天体物理学家本·布罗姆利和史密森学会天体物理观测台的斯科特·凯尼恩称“塔图因式日落可能终归是很普遍的。”
他们写到:“我们的主要结论是,在双星周边一处小区域的外围,(岩态或气态巨)行星是能够以与在一颗单星周边几乎相同的方式形成的。据我们推测,双星周围的行星与单星周围的行星一样普遍。”
这项研究已经交给《天体物理学杂志》季刊评议,但是依据该领域的惯例,研究报告作者已经在阿奇夫论文预印本网站(ArXiv)发表未经评议的论文。
随着《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定于今年12月18日上映,这部科幻史诗的粉丝或许会为像塔图因一样的行星可能真实存在而感到欢欣鼓舞。塔图因是卢克·天行者和安纳金·天行者的故乡,是欧比旺·肯诺比和汉·索罗见面的地方,还是犯罪团伙头子、赫特人贾巴的领地(直到他在战斗中丧命)。卢克曾在一个经典的电影场景中凝视着在塔图因下落的2个太阳。
这项新研究报告的题目叫《双星周围的行星形成:塔图因一点通》,但是论文看上去可一点不简单:里面全是数学公式,形容微行星围绕双星运转的原理。微行星是像小行星一样大的岩石,它们聚集在一起形成行星。
布罗姆利说,“我们利用美妙的数字时段来表明,围绕一对恒星运转和围绕一颗单星运转可以一样顺畅”,在行星形成的早期阶段是这样的。他说:“‘一点通’的意思实际上是说,在太阳周边奏效的配方在塔图因的寄主恒星(host star)周边同样可以奏效。”
这项研究是由美国航天局的“带外行星计划”资助的,是布罗姆利和凯尼恩此前所进行研究的后续。此前的研究内容是身为矮行星的冥王星和它的最大卫星冥卫一(又称“卡戎”)是如何像双星系统那样运行的。冥王星和冥卫一共同被其他4颗卫星环绕。
行星像灰团那样形成
凯尼恩说,从围绕一颗年轻恒星旋转的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圆盘中,“行星像你家床底下的灰团那样越积越大。”凯尼恩所供职的史密森学会天体物理观测台隶属于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凯尼恩说:“当行星在双星周围形成时,双星会搅乱那些灰团,除非它们恰巧处于正确的轨道。”
布罗姆利说,科学家把这种轨道称为“最圆轨道”,事实上它并不是很圆,而是椭圆形轨道,而且整条轨道上有许多小波浪。
他还说,“它是一个泛着涟漪的椭圆形”,涟漪是在2颗中央行星的周期性拖拽下形成的。
他说:“10余年来,天体物理学家一直认为大多数双星周围不可能形成类地行星,至少不能在近到足以维持生命的距离形成。问题是,微行星必须轻柔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越变越大。在一颗单星周围,微行星往往遵循着圆形轨迹(也就是不会交叉的同心圆)运行。如果微行星确实相互靠近的话,它们就能轻柔地结合在一起。”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