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数码科技

性学家:有些女研究生了解小姐遭遇后濒临崩溃(图)

www.sinoca.com 2014-12-27  北京青年报


  现场

  性学第一人潘绥铭对话人大学生:“理想的社会不会有人听我的课”

  性学教授“被处分”,引发了社会对中国性学教育的关注。但“被处分”事件发生以后,潘绥铭教授却显得异常低调。他谢绝了多家媒体的采访要求。前日晚上,潘绥铭教授出现在人大一校园社团组织的沙龙“跟老潘聊聊性的社会问题”活动中,与人大学子共话“性学”。

  主办方宣传称此次沙龙“内容涵盖非常广泛”,“性产业、小姐研究、性教育、同性恋、婚姻法等等,没有老潘不聊的话题”。

  12月26日晚间,人民大学西北角的知行宿舍区地下的“阳光地带”,这间不足15平方米的小厅,更像一个简易版KTV包间,沙龙开场前半小时,环形沙发已满座,社团的同学又在大厅正中加了几排椅子。

  接下来,同学们从12月接二连三发生的“性学”新闻入手,联系自己阅读和见闻,一一提问潘教授。这样的问答互动,持续近两个半小时。北青报记者记录下了潘绥铭教授与学生的部分精彩对话。

  学生:最近,李银河和伴侣公开“出柜”一事以及它的社会影响,您是怎么看的?

  潘绥铭:她大概是向媒体公开这事儿。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她早就公开了。社会影响方面,我看得不多。有反对的人也有拥护的人。反对者称从心理上认为自己是 男的你就是男的,那么你把异性恋婚姻当成什么了。而支持者主要是通过这事儿认识到性别的多样化。她的伴侣,我曾经出差时接触过,反正我和我的夫人并没把他 当女的看。(学生笑)

  学生:彭露露出家这事儿,彭自己认为出家是对性学的一种背叛,您怎么认为的?

  潘绥铭:出家是那同学的自己选择。这个和性学扯不上边儿,出家的人很多,学物理的也有出家的,那你能说他背叛了物理吗?她的这种说法,可能是觉得有些对不起老师。

  世界五大宗教都是禁欲的,只有中国道教原初是不禁欲的,如汉代房中术,这是比较独特的,后来明代张三丰创立教派以后,道教也成禁欲了。所以,性学,尤其是 主张两性自由的学者,跟禁欲主义宗教距离比较远。在中国,女性自愿出家的,比男性比例更高,男性多是被迫。因为女性无法接受恋爱、结婚生子,她无法接受这 样的前景。

  学生:前段时间发生了华中师范大学的彭晓辉教授在广州性文化节被泼粪事件。今年性文化节,像西安、哈尔滨、太原等地,性学家都遭遇大妈们的反对。您怎么看这些反对声音,它是商业炒作行为,还是今年某些特殊因素引发的?

  潘绥铭:我5年前曾写文章说,理想的社会,是不会有人听我的课的,因为,那时,性是一种很普遍的事情。民主,应是51对49,而不是99对1,她们的声音 发出来是很正常的,作为现代化的后果,再加上这几年互联网的发展,保守和前卫都有了发声的空间,反思作为一股力量定会冒出来。

  学生:老师您刚聊了那么多历史,我们当今社会的信息无差别传播,让很多小孩儿接收性相关的信息越来越多,性行为也越来越早龄化,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它是正常的吗?

  潘绥铭:正常不正常,不好说,但早龄趋势是全球现象。至今美国有40%的教徒,且17%的人信天主教。自1968年至今,16岁时发生性行为的比例,美国 维持在70%左右。中国和这个数字比,第一次性行为平均年龄,男生是18.1岁,女生是18.9岁,比他们晚两岁左右。这十年来,中国的初次性行为平均年龄提前了0.3岁,增势并不太大。

  中国的大多数孩子到了16岁也不会去做,不是道德,而是现在的独生子女没有异性交往能力和经验,他们不愿意交往,不会和异性相处。他们不懂身体接触到底是骚扰还是爱慕。我们的文化,也没有教他们去辨别什么是性、什么是爱情。我们现在的小孩子,往往是糊里糊涂的,这种状态下也不懂得保护自己,早不是问题,问题是伤害,怀孕或其他意外事件等。

  对话

  高校性学社团 招新时学生绕道走

  对话人:此次“老潘”沙龙的活动组织方、北京高校唯一研究性与性别的学生社团——人大性与性别研究社负责人张枭

  北青报:你们社团是什么时候成立的,成立时初衷是什么?

  张枭:我们是去年10月成立的,我们社团创始人有两位师姐。她们听过“性社会学”的课,受到了启发,就想成立这样一个兴趣社团,也为全校对性与性别有共同研究兴趣的同学开辟这么一个空间。

  北青报:你们社团成立了一年的时间,目前开展过哪些方面的活动?学校性学研究所给你们提供了哪些帮助?

  张枭:性学研究所的黄盈盈老师,是我们社团的指导老师,我们同时也和一些NGO在合作。就目前来说,我们开了沙龙、读书会、讲座等活动,都和性别或性问题 有关,法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都被邀请过。在一些特殊的活动日,比如世界艾滋病日当天,我们还会在校园里有些宣传或者路演之类。

  北青报:你们成立这种普及性学的社团面临社会压力吗?

  张枭:的确面临一些社会偏见。比如社团招新时,我们在大声宣传时,就有同学不自觉地往后退,绕开我们。但其实,关注同性恋问题,只是我们社团活动的一部 分。我们是一个偏社会公益的组织。就社会的整体环境来讲,现在比较宽松了。大学生中理解和支持的比较多。我们社团目前核心成员有十来人,活跃成员有100 多人吧。

  北青报:潘老师和你们社团接触多吗?

  张枭:潘老师退休之后仍然很忙。平时我们也不愿多打扰他老人家,但有时候向他征求活动意见时,他的态度很支持。像上次受邀做一次讲座,他一连讲了三四个小时。他没有架子,不拿范儿,是个很逗的老头儿。本组文/本报记者 刘旭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盘点下馆子应知道的事 “点菜”是门大学问(组图)
下一篇:为何老干傻事儿?8种正常人无法抗拒的心理(组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