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国科学家聚首北京“反转”——“2014食品安全与可持续农业”国际论坛侧记
7月26日,央视《新闻调查》播出的《追查转基因大米》节目。节目内容是央视记者在武汉一家超市随机购买了5袋大米,其中3袋竟含有抗虫转基因Bt63。因中国从未批准转基因水稻的商业种植,所以这些大米显然属于非法种植。节目再次引发公众对转基因作物和食物的高度关注。
事有凑巧,在这期节目播出前一天的7月25日,恰好有14个国家的科学家和农场主聚集在北京的稻香湖景酒店,参加首届“发展与环境安全论坛”,论坛的主题是“2014食品安全与可持续农业”。而来京的这批科学家们,无一例外地属于“反转”(反对转基因作物种植)阵营。《环境与生活》记者全程参加了两天的国际论坛,来听听这些科学家们怎么说。
转基因作物为何一战能胜?
7月25日,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文化战略委员会主办、云南财经大学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承办的首届“发展与环境安全——2014食品安全与可持续农业论坛”在京举行。中外科学家等嘉宾共300多人与会。论坛围绕“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展开了演讲和热烈的讨论。来自美国、英国、瑞士、丹麦、德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阿根廷、印度、秘鲁和中国大陆及台湾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及农场主,在会上发表了各自关于转基因作物的研究结论与实践体验,而他们的共识是都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持否定态度。
俄罗斯伊尔马科娃博士的实验图片,不同组雌鼠同天所生幼鼠发育19天时的对比,大的老鼠为不吃转基因饲料的对照组,小的老鼠为转基因大豆组母鼠所生。
与会专家高频次地提到一个关键词——“草甘膦”。草甘膦为何物?记者先进行了一番自我科普。据维基百科介绍,草甘膦是美国农业巨头孟山都公司于1970年开发的低毒高效除草剂,商品名叫“农达”。草甘膦的除草性能优异,极易被植物叶片吸收并传导至植株全身。草甘膦的研制成功,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工作量,被迅速推广到许多国家,孟山都也因此赚了大钱。但是,怎样防止有毒的草甘膦在除草时伤害农作物呢?别急,孟山都紧接着研发出了一系列的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具体方法是,在作物的基因中插入某种基因片段,使其具有抗草甘膦的特性。这样一来,“农达”在消灭杂草的同时不会伤及转基因作物,继而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难度。
孟山都最早于1992年正式推出了经过10年研发而成的抗草甘膦大豆。至今,已经商业化种植的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有大豆、棉花、玉米、油菜、苜蓿、甜菜、甘蓝等等。而最主要的作物是大豆和玉米,两者占了全球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的78%。
此外,还有抗病虫害的转基因作物,占转基因作物总量的17%。最典型的是抗虫作物,它们被加入了来自苏云金芽孢杆菌(简称Bt)的基因片段,使植物可以产生杀虫蛋白(Bt毒素),毒死虫害,不仅可避免喷洒杀虫药,也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央视节目中提到的“Bt汕优63转基因水稻”,就属于此类转基因作物。
据了解,全球有22%的转基因作物品种同时含有上述抗除草剂及抗虫的特性。其他类型的转基因作物还包括抗腐烂型的,如美国加州一公司研发成功的转基因莎佛西红柿,就可延长保质期;还有具抗旱抗冻高抗逆性、并增加了维生素A含量的黄金大米等。
俄专家发现转基因大豆让老鼠不育
在种类繁多的转基因农作物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大豆。来京的俄罗斯科学院高级神经活动和神经生理学研究所的伊尔马科娃博士,在大会上展示了她的一项实验成果:研究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含EPSPS CP4基因片段)对两代老鼠生理状态和生殖功能的影响。
伊尔马科娃博士介绍说,俄罗斯的研究人员将大白鼠分成“转基因大豆组”、“转基因大豆分离蛋白组”(将转基因大豆的蛋白分离出来作为饲料成分,喂养大白鼠)、“传统大豆组”及“对照组”4组,进行实验对比。研究人员发现,饲料中添加了转基因大豆的雌鼠,所生幼崽死亡率很高,约51.6%;其次是食用分离出的蛋白质的雌鼠,幼崽死亡率约15.1%。同时,分离蛋白组的雌鼠产崽率降低,平均每只雌鼠产崽8只,而其他组平均产崽11只。另外,转基因大豆组的幼鼠与其他3组幼鼠相比,明显发育不良,成年后无法配对产出后代。
伊尔马科娃博士表示,研究证明用含有“EPSPS CP4”的转基因大豆作为食物,对老鼠及其后代会产生不利影响,而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可能包括:转基因农作物常见的嵌入基因不稳定;修改后的重组基因被动物吸收后产生致突变性;“农达”除草剂残留物(包括草甘膦及其助剂)的干扰等。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