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埃博拉病毒的机构,并非只有邱华彦所在的实验室一家。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研究者就已经开始了埃博拉疫苗的实验,但至今仍没有疫苗获得批准上市。
研究本身有一定的困难。由于埃博拉病毒暴发是偶发性,所以想要找一个高危病人做实验并不容易,这一点和艾滋病的研制区别很大。
但最为重要的还是“钱的问题”。即使埃博拉病毒在西非残酷地吞噬人们的生命,但是对于大型制药公司来说,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研究埃博拉的药物和疫苗,并没有多大的商业价值。
来自美国军队传染病医疗研究机构的西纳-巴维利说:“我不知道除了美国政府,还有什么其他的机构要介入埃博拉病毒的研制。根本就没有市场。”
美国Tufts 药物开发研究中心的研发总监克里斯说:“药物公司花费数百万美元研制流感疫苗,当发现疫苗无法应对新型变种病毒后丢弃也在所不惜。但是类似埃博拉病毒这种几乎无法保证盈利的疫苗,花费的时间、努力和金钱就显得多得多。”
不过,对于流行了数十年且危害极大的艾滋病,就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了。
艾滋病1981年公布首个病例,此后平均每年有上百万人因此而死亡。人们将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全球各界投入了无数的金钱研究艾滋病的治疗方法,却至今没有研制出疫苗。美国政府去年宣布在今后3年内投入1亿美元,启动一项名为“艾滋病病毒治愈计划”的项目。
目前,全球已经有几例被证明治愈的艾滋病人。世界上第一位被治愈了的艾滋病病人是美国人蒂莫西·雷·布朗,被称为“柏林病人”。2007年,患有白血病和艾滋病的布朗在柏林求医。由于布朗的白血病比艾滋病更严重,医生决定先用骨髓移植来治疗白血病。经过3年的治疗,布朗的白血病痊愈,没想到连艾滋病也治愈了。原因是“柏林病人”在移植骨髓干细胞时意外地获得了一种能抗御HIV的CCR5变异基因。
但这种骨髓难找,而且骨髓移植的风险大,费用高昂,难于推广。目前,鸡尾酒疗法主要用于治疗艾滋病,通过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来治疗艾滋病。但这种疗法对早期艾滋病病人有效,但对中晚期患者的帮助不大,而且费用很高。
治愈 人类与流行病是场持久战
在与传染性病毒斗争的历史中,人类付出的代价非常惨痛。对一个新病毒的认识和研究都会经历一个过程。一开始病毒可能在局部范围内暴发,不构成全球威胁。一旦构成全球威胁后,人们才开始关注和重视它,投入人力和物力研究。
病毒疫苗和药物的研发,需要一个过程,有时候非常缓慢。
张雪介绍说,对一个新病毒的认识和研究都会经历一个过程。一开始病毒可能在局部范围内暴发,不构成全球威胁。一旦构成全球威胁后,人们才开始关注和重视它,投入人力和物力研究。
“而具备这种能力的美国或其他国家发病数较少或没有这个病例发生,可能就没有关注这个病毒。或者只是在小范围的几个实验室进行研究。”张雪介绍说,美国将感染医生接回国内,等于将活病毒主动带回国。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现在虽然没有治疗和预防方法,但是人类已经掌握了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控制方法。目前对于埃博拉病毒的研究,在制备疫苗中可能出现了一些困难,但这些困难会逐渐解决。只要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应该很快对病毒有所认识。
人类真正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是著名的“天花”。
天花曾经是肆虐全球的一种疾病,英国女王玛丽二世、清朝顺治皇帝都死于天花。
而疫苗的发现,既偶然也大胆。
18世纪,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回到家乡伯克利开诊所。一位挤奶女工告诉他,牧场中的牛会得一种类似于天花的病症,挤奶工人也会从牛身上感染这种“牛痘”。但是,“牛痘”从不会让人或者牛死亡,而且感染了牛痘的人,就不会再得天花了。
琴纳医生大胆地做了一个实验。他从一名患牛痘的挤奶女工身上的疱疹中提取了一些液体,注射进一名8岁小男孩的体内。两天后,小男孩感觉到了不舒服,不过,很快他就痊愈了。又过了一段日子,琴纳将天花患者脓包中的液体再次注入小男孩体内,结果令人欣喜的是,小男孩没有患上天花。
实验成功之后,琴纳劝说英国王室接种了牛痘。随后,经过上百年的努力,牛痘接受传播到世界各地。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宣布天花作为一种疾病被剿灭。
牛痘的成功剿灭,连同抗生素发明后铲除的肺结核、麻风病等成绩,令人们一度十分乐观,甚至有科学家提出“把威胁人类的传染病从地球上清除出去”。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