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匣子”系统获得媒体最密切持久的关注还是2009年法航空难事件。2009年5月31日,法航AF447航班从巴西里约热内卢飞往法国巴黎,起飞几个小时之后,这架载有228人的空客A330型客机发出电路故障信号后从雷达上“离奇”消失,没有求救信号,没有目击者,没有在雷达上留下任何痕迹。直到6月6日和7日,巴西军方在大西洋水域发现失事客机部分残骸、乘客遗留物和部分遇难者遗体。飞机确定为失控坠海,机上228人无一生还,但事故原因仍无从知晓。
黑匣子的寻找成为这次事件的最大难点——坠机地点位于4000米以上深度的海域,且海床地势陡峭,相当于在阿尔卑斯山寻找目标。法国使用先进的声纳搜寻技术,搜寻了2万余平方公里,几个月后仍然一无所获。而此时,黑匣子的电量早已耗光(电量设置为30天)。截止到2010年,飞机残骸与黑匣子的搜寻工作已经耗费2000余万欧元。
直到两年后,客机的2个黑匣子才在深海中被寻回。2012年7月,法国民航调查和分析局(BEA)公布了调查报告,称在飞机遭遇恶劣天气导致速度传感器(皮托管)发生故障后,飞行员的一连串失误以及故障发生后的迟缓反应导致了空难悲剧。此次事件之后,航空公司对飞行员加强了此类应急事件培训。
围绕着黑匣子的话题并没有结束: 在无线通讯如此发达的今天,调查人员为何还在苦苦寻找黑匣子这样仍保留在飞机上的实体?为何黑匣子中的数据不能实时传回地面?事实上这样的技术早已存在。据当时一些媒体的消息称,全球数百架飞机已经配置了通过卫星传输实时数据的功能,从而缩短了飞机失事时相关人员苦苦寻求事故原因的时间。
不幸的是,目前只有小部分的飞机用上了新技术,马航MH370并不属于这一批。航空公司仍未采用流传输技术,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一是航空故事毕竟鲜有发生;二是设备升级和更多卫星连接相关的费用也非常昂贵。图为2014年4月14日,澳大利亚船只正在搜寻马航MH370的“黑匣子”。
图为2014年4月14日,澳大利亚船只正在搜寻马航MH370的“黑匣子”。或许,马航事件之后,“黑匣子”又将迎来一次大规模的升级换代。而对那些悲伤的家属来说,在找到失联飞机的“黑匣子”之前,这种不幸的原因仍是一个谜团。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