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黑匣子在不断更新换代。每架飞机的黑匣子通常有两个,它们的学名分别叫“机舱话音记录器” 和“飞行数据记录仪”。一个在机首驾驶舱部位安装,用于记录驾驶舱通话和语音。另一个在机尾,用于记录飞机的机械状态。但为了方便被找到,“黑匣子”不再是黑色,它们被刷成醒目的橙色或者红色。
上世纪60年代的“黑匣子”只能记录5个参数,误差较大。70年代开始使用数字记录磁带,能记下100多种参数,保存最后25小时的飞行数据。90年代后出现集成电路存贮器,像电脑中的内存条那样,可记录2小时的声音和25小时的飞行数据,大大提高空难分析的准确度。而今,集成电路存贮器已经非常成熟,能记录阻力、升力、飞行姿态等200多种飞行数据,且准确度非常高。图为一个被打开的黑匣子及里面的集成电路存贮器。
“黑匣子”是空难最忠实的记录者。空难一旦出现,第一时间便是寻找黑匣子并利用驾驶舱录音和飞行数据还原空难发生时的状况。空难已经发生无法改变,但通过空难还原和分析,专业人士可以找出飞机技术漏洞和驾驶员的操作失误,从而更新技术。图为2003年,法国两名技术人员在还原某次空难的情景。
寻找黑匣子,成为每一次空难事件的重要节点。从左上图顺时针方向依次为:1982年佛罗里达航空公司空难,一名“蛙人”跳入华盛顿波托马克河寻找黑匣子;1998年瑞士航空空难,加拿大士兵搜索黑匣子;2010年印度航空公司空难,印度航空官员找到“黑匣子”;2008年圣巴巴拉航空公司空难,一名委内瑞拉官员举起“黑匣子”。
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FBI第一时间贴出了寻找“黑匣子”的告示。图为2001年9月12日,美国纽约,时任纽约市长朱立安尼举起一张“黑匣子”的照片,在新闻发布会上向公众寻求协助——找到肇事飞机的“黑匣子”。
“黑匣子”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被忽视已久的“黑匣子之父”沃伦,直到2002年,澳大利亚当局才为他颁发了“澳大利亚国家勋章”,授予他公民的最高荣誉。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