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法国大使翟隽等中法人士共同出席了巴黎让松·德·赛利中学考点的开赛活动。
去年上海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上蝉联第一,让世界各国都对中国的基础教育刮目相看。不仅引来了“学习者”,也带来了“切磋者”。英国教育大臣刚离沪、南非教育部长又来取经,法国则直接发出了战帖。
北京时间3月19日下午15:30,法国当地时间上午8:30分,中法两国各有25所中学的近3万名高一、高二学生正在做着同一份数学试卷。此次数学竞赛的创意由法国外长法比尤斯提出,得到了中法双方一致赞同。 参赛学校上海上外附中、进才中学、光明中学、甘泉中学和上师大附属外国语中学,此外还有来自安徽、江苏等省份的20所学校学生参与了此次竞赛。
这份试卷,由中法两国的资深数学教师共同出题,两国的优胜者将获得一次以数学和科学为主题,到对方国家暑期交流机会。双方分别选出25名学生,法方优胜者将于6月底来中国,而中方优胜者则在7月初前往法国。
中法交流打上“数学烙印”
活动主办方之一、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中法两国青年学生的交流年年都有,但以数学学科为纽带,这是第一次。这个说法,得到了法国驻沪总领事卢力捷的肯定,他说,“上海学生的数学很强,今年特地增加了数学交流”。
“全球迄今共有52人获得过菲尔兹数学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由国际数学家联合会组织评定——观察者网注),我们法国占了其中11人。”媒体见面会上,卢力捷一边介绍法国数学的强大背景,一边忍不住再次提起了PISA测试,“上海数学的地位也相当特殊,我们都注意到了PISA测试中你们取得的骄人成绩。”
法国人也想看看,上海的中学生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而同做一套试卷,最能分出高下。
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合作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数学教学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与法语、人文科学和其它理工科学的学科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在法国小学,学生每星期有5小时数学课,主要教授数字、计算和解题的能力,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研究和推理的兴趣及他们的想象力。初中至高一阶段的所有学生每周有4小时的数学课,帮助学生掌握严谨的方法论。”
参赛学生:题目有想象力有挑战性
做完这份试卷,光明中学学生的普遍反应是,时间够用,题目更具想象力和挑战性。“以前的考试都是有套路可循的,但是这次的测试则需要现场观察,现场理解。像其中有一道题要求根据四个点画坐标系,以往都是给好坐标系求解,现在反过来了,十分不一样。”
光明中学高一法语班的颜佳琪认为,“这样的题目更靠想象力,也更具有挑战性。”同样来自该班级的学生张海尘表示,题目难度介于竞赛和平时考试之间,但是考查内容比较新颖,对数学能力要求比较高,不是靠机械化背公式就能做出来的。“除了第九题,其他都做完了,做完的时候还剩20分钟。”光明中学学生仇嘉立说,“题型很新颖,有点类似数学新知杯,注重创新能力。”“题目还算简单吧,以前都练习过,我对成绩还是很有信心的。”来自上外附中高一法语班的李欣远更是对自己的答题信心满满。在该校,昨天共有8个考场,记者注意到,下午5点不到,就有许多学生提早交卷完成了考试。
上海光明中学校长、资深数学教师穆晓炯对这套试题的评价是——仅就知识点而言,我国初三以上的学生都能做;但数学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变化非常大。
“我们的学生对数学公式的熟练程度比法国人强很多,做题快。但法国孩子不会背公式,他们都是考试的时候慢慢推导,推出来再慢慢做题。”穆晓炯言语中流露出对“法式”数学教育方法的喜爱,“我们很多同学把数学当文科来学,死记公式。数学其实是一种思维体操,慢慢推算才是锻炼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而不是反复做题。”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