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约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内的一家名叫“水穿石”的咖啡馆碰面,大谷带着刚刚获得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游戏设计项目二等奖的《七日御》和《Eddy紫》两款游戏,前去赴约。王雅坤试玩了《Eddy紫》,得知这款游戏是由大谷独自完成时,很惊讶。
之后,这家咖啡馆成为两人共同开发游戏的根据地。大谷负责编程、作曲,王雅坤负责美术,玩法设计由两人一起“头脑风暴”,各自提议,择优选择。
最初合作的游戏架构不大,工作量并不算多,每周只要两三天即可完成。大二,由于选修课较多,两人有时候抽不出时间碰头,便利用每周的电脑课,在课堂上边商量边做。
一次,老师终于按捺不住,走到他俩身边,怒气冲冲地说:“你们怎么每节课都坐在一起玩游戏?”
得知他们是在做游戏而非玩游戏后,老师也来了兴趣,表示愿意提供技术支持。
“做游戏的时候,要时刻问自己,是否还有乐趣?时刻想着,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做游戏”
2012年4月,大二下学期,大谷和王雅坤合作完成第一款游戏《Losing Weight》。主角是一个名叫“Fat Fat”的男孩,因吃垃圾食品而变胖,被女友抛弃。玩家需要收集健康食品,帮他实现减肥愿望。
一年后,两人合作完成第二款游戏《ICHTUS》。人类因环境污染而灭绝,城市被海水淹没。大海中出现变异生物,并漂浮着死去生物的尸体。玩家需要协助居住于深海的美人鱼进行调查,使大海恢复如初。
这两款游戏,分别获得第五届和第六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游戏设计项目一等奖。游戏的场景和角色设定——天真可爱的胖男孩、满口獠牙的汉堡、形状各异的海洋生物——均由王雅坤创作。
两年的合作,也让大谷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做游戏并不一定效率最高。虽然他仍然喜欢独自做游戏,但一个高契合度的团队,确实能够更快速地创作出优秀作品。
如今,大谷正在构思一款战棋类游戏,以《Eddy紫》的世界观为基础,场景设定于南极。战后,人类几乎毁灭殆尽,只留下一群流离失所的士兵。故事围绕这群士兵展开。
以往开发的多为横版过关类游戏,对他来说,战棋类游戏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怎么做出靠谱的寻路算法?怎么精简大地图程序,提高运行效率?怎么做出有挑战性的AI?怎么保持游戏的平衡性?”
在独立游戏开发这条路上,今年22岁的大谷,还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
王雅坤与大谷合作开发的两款游戏,分获第五届、第六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游戏设计项目第一名。
2013年11月,灵游坊前的合影。从左至右:梁其伟、大谷、“IN星球”站长彭必涛、游戏策划林启健。
即将大学毕业的大谷正在申请美国一所大学的游戏相关专业,他希望毕业后去国外深造。王雅坤被保研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除了与大谷合作游戏外,她平时还会兼职做一些游戏场景、游戏人物设计的美术外包,寒暑假期间去游戏公司实习。
“做完一款游戏后,看着文件夹里的几百张图片,才发现原来自己下了这么多功夫,但也没觉得多累。做自己喜欢的事,再辛苦都不会感到厌烦。”王雅坤说。
“有人说过,你做游戏的时候,要时刻问自己:是否还有乐趣?心中的那把火是否还在燃烧?有些人做着做着没乐趣了,那就没法坚持下去了。你得时刻想着,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做游戏。”大谷说。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