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叶保华提醒,即使是已经被广泛食用的昆虫,也不能随意食用:“食用非养殖的昆虫存在卫生问题,要看其生长环境。如蚱蝉若虫生活在土壤中,以刺吸树根汁液生存,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食用这些若虫就有危险。此外,昆虫含有致敏蛋白,过敏体质者食用还需谨慎。 ”
对于食用美洲大蠊,叶保华持保留态度:“美洲大蠊可以食用,但每天量不能多,一般每天6只以内。 ”叶保华提出了一种比较折中的方法:美洲大蠊体内含有抗菌肽、溶菌酶等,用其作为饲料,可显著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只是成本比较高,不宜多加,可用蜕皮、卵鞘壳饲喂,这样成本低,但效果会打折扣。
对于养殖美洲大蠊的发展前景,王福明和叶保华的观点相当一致。作为一个商人,王福明认为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昆虫的价值,“10年后,美洲大蠊的前景将超过土元。 ”叶保华则更加专业地分析称:“美洲大蠊既有在医学上的精细利用,也有一般的全虫体、虫粉的利用,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量会逐步增大,养殖美洲大蠊前景广阔。 ”
【记者体验】
走进蟑螂之家
味道苦涩,环境阴森
在经历了一屋子 “虫子干”的考验后,记者跟随王福明走进养殖区。一道铁门后,两个农妇打扮的中年妇女正在一台机器旁忙碌,另一个中年女子与一个年轻小伙则在一旁搬运红色的塑料盆。王福明介绍称,正在搬运塑料盆的女子是他的妻子,另外两女一男则是这座养殖场里仅有的三个工人。
“他们这是准备喂美洲大蠊饲料。 ”王福明说,美洲大蠊的饲料非常容易准备,只要将农村常见的玉米麸子,再加些附近蔬菜基地里萝卜、白菜的下脚料,一起放到搅拌机里搅碎即可,每公斤成本不到20元。美洲大蠊也基本不需要额外地照顾,每天只要喂食一次、打扫一次即可,三个工人加上夫妻俩足以应付日常工作。
谈话间,6个塑料盆已经装满饲料。这些塑料盆与记者先前在库房里看到的样式相同,直径一米左右,盆深30多厘米,装满饲料后,要两人合力才能抬起。在将6个塑料盆都抬上一台独轮车后,老板娘与两名女工领着记者一起走向美洲大蠊养殖房。
为保温,冬天不开窗
老板娘告诉记者,这座养殖场所在地原本是一座养猪场,面前这座养殖房就是猪舍改建的,占地约200平方米。这座近4米高的长条形水泥平房只开了一排小窗,用暗色的纱窗遮挡着,光线明显不足。可以想象,里面将会是一个阴暗、湿冷的环境,地上、墙壁上都渗着水汽,再想到其中数量庞大的“居民”,让人不寒而栗。
排在队伍的最末,记者终于靠近位于长条形正中间那扇狭小的塑钢门。离得越近,那股不久前刚刚经历过的苦涩味便愈发浓烈。与之前不同的是,养殖房湿度较高,与潮湿的空气相结合,这股异味仿佛深深烙印在记者的鼻腔里,难以忍受。逐渐习惯这股异味后,记者安抚好情绪,与老板娘一起走进黑洞洞的建筑。一进屋子,记者的眼镜瞬间蒙上一层雾气,与想象中阴冷、潮湿的环境不同,这座建筑内的温度比室外高出不少。老板娘称,济南的气候并不适合美洲大蠊生存,“它们要求较高的湿度,温度一般也要稳定在25℃左右,冬天,养殖密度低的时候,我们较少开窗通风,里面味道也比较重。 ”
雾气散去后,记者终于看清房内的景象。这是一个类似储藏室的小隔间,地上放了一些劳动工具,隔间靠近入口处的左右两边各有一条走廊,均由铁门封锁,先进入房间的两名女工打开了铁门,铁门后有一道密网制成的隔离门,这道隔离门通过拉链开关,可以完全封闭住内部养殖区的空间,透过网眼可以隐约看见,有不少美洲大蠊爬在网上。
每块石棉瓦养数百只蟑螂
在老板娘的陪同下,记者走进左边的养殖区。这些美洲大蠊并不怕人,记者钻过隔离门时,爬在网上的几乎都没有什么反应,不会像平日里见到的蟑螂那样四处逃窜。进入走廊,记者看到,这块养殖区被分成6个隔间,每个隔间的入口都有同样的网制隔离门。此时,一名女工已经打开离入口最近的一道隔离门,正将饲料装进一个脸盆大小的金属盆中。老板娘说,这是每天一次投放饲料的时间。
隔间里并没有安装电灯,仅靠小窗投入的自然光照明,记者看见,面对隔离门的是一条走道,走道两边都是直达屋顶的水泥架子。为了能看清内部情况,记者进入了隔间,只见水泥架共有5层,每层高近80厘米,底部都铺了一层砂土,中间穿过两根金属管,上面架置着由石棉瓦制作的构造体。隐约可以看见石棉瓦中探出的一个个黑色的影子,还有细细的触须在晃动,随着记者的移动,可以听到附近传来一阵阵“噏嗦噏嗦”的爬动声。老板娘告诉记者,美洲大蠊平时大多藏匿在石棉瓦中,只有在投放饲料的时候才会爬出来。
话音刚落,门外的女工正好夹着金属盆钻进隔间。只见她抓起一把饲料,均匀地铺撒在砂土上,在投放完下面三层后,她两脚一前一后撑在两边的水泥架上,攀爬到半空中,对高层进行投食。不到5分钟,她就完成一个隔间的工作。记者了解到,她和另一名女工都是住在附近的本地人,作为农村劳动妇女并不害怕虫子,这份工作相对轻松,报酬也能让她满意,已经做了近两年。
不一会儿,周围的动静越来越大,老板娘说,美洲大蠊已经在觅食了。征得同意后,记者打开手机的闪光灯,赫然看见令人头皮发麻的一幕:砂土上密密麻麻布满美洲大蠊,每一块石棉瓦下至少有数百只,它们大多一动不动进食,也有少部分在灯光照射下,会叼起一块饲料,爬到更加黑暗的角落里,记者还看到石棉瓦里,有无数触须、长脚若隐若现,显然藏匿其中的美洲大蠊并不会比正在进食的少。记者观察发现,这些美洲大蠊与日常生活中遇见的蟑螂不同,呈褐色,体形大的头部与身体的连接处有一圈白色,长有翅膀。老板娘称:“长翅膀的是成虫,我们一般每4个月收获一次,通过诱饵,或者用硫磺熏,将成虫聚集到一起,烫死晒干后就可以出售了。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