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数码科技

在反应堆附近辐射水中游泳:核潜水员的故事(组图)

www.sinoca.com 2012-04-22  南方都市报



  她把丈夫的电子邮件地址写给我,接下来几周我努力与他联系。最后他终于回复,但只是说他正忙着为加州一个核电站工作,等有时间再说。那时我已经对这事上瘾了。什么样的人会情愿潜入受到辐射污染的水里?整整几个月,我在网上寻觅核潜水员,向他们询问,但他们也不愿意开口。然后发生了福岛事件,几乎一夜之间改变了核能源的发展方向。这时我开始跟核电站管理人,而非个别核潜水员联系。核电站管理人也许不愿意大肆宣传核潜水的风险(和豪壮),但它肯定可以改变人们的印象,让他们不会只记得直升机不断往岌岌可危的日本核电站倾倒海水的悲哀情景。位于密歇根州布里奇曼的库克核电站同意接受采访。终于,在东村理发一年多之后,我应邀以个人身份去参观核潜水。

  此时,一位核潜水员回复我的电邮,说如果我同意不用他们的真名,他和两位同事愿意接受采访。

  我们在芝加哥城外一家餐馆见了面。他们看上去就像曲棍球运动员:年轻、健壮、肌肉发达。他们说到自己会潜到何处,做些什么,过了一会,话题转向辐射。两人都在受到核污染的水中工作了数年,我问他们是否有过健康问题。这听上去像是个愚蠢的问题。

  “几年前我得过甲状腺癌,”其中一位咬着碎肉夹饼说。

  “是因为工作吗?”

  “我不知道。但很奇怪。我当时28岁,体格健壮。家庭方面也没有类似的病史。”

  “那你是怎么处理的?”

  “我先是不干核潜水了,但后来又回来了。”

  “为什么?”

  “我怀念这份工作。另外,谁知道癌症是不是跟工作有关?这些家伙跟我一样在受污染的水里工作,”他冲同事示意一下,“他们都好好的。”

  作为在三哩岛事故和切尔诺贝利事故阴影下长大的“冷战儿童”,我对于核电站怀有一种正常的恐惧。还有哪种能源这么容易跟世界末日联系在一起?“9・11”恐怖主义的威胁使得整个情形更令人焦虑。我在曼哈顿的公寓位于印第安角核电站以南40英里,它位于断层线上,曾经发生过泄露和小型爆炸事故。纽约市1900 万居民几乎都居住在印第安角的“应急计划区”内。“9・11”时被劫持的飞机中有一架几乎径直从核电站上方飞过。

  美国有数百个城镇靠近核电站,数百万人战战兢兢地住在旁边,但又离不开它们。以印第安角为例,它为纽约提供了高达30%的电力,如果把它关闭,目前还找不到替代者。事实就是,在美国目前广泛使用的能源中,核能源仍是最清洁、最安全的那一个。当然,在日本也是这样,直到去年灾难发生。

  更复杂的是,美国目前正在运行的65个核电站都是1978年以前建的。在那之后,由于经济不景,环保运动兴起,再加上宾州发生了可怕的三哩岛事故,政府不再允许和拨款建设新的核电站。接下来的30年里,核工业磕磕绊绊前进,所供应电力只占全美的20%.但是随着化石燃料日益失宠,以及核能源在欧洲和亚洲部分地区获得支持,小布什和后来的奥巴马在谈论新能源政策时,开始把核能放在重要位置。与此同时,无论是在公众还是在议员中,两党对核能源的支持都呈稳定上升态势。甚至许多环保主义者都开始将核能源视为应付全球变暖的必要武器。2010年2月,奥巴马宣布政府将为80多亿美元贷款提供担保,在乔治亚州建设两座新的核电站,这是超过35年来政府第一次宣布此类计划。

  然后,去年3月,海啸袭击了日本的核电站,引致一系列可怕的反应堆崩溃事故。事件的影响立竿见影。德国表示将逐步停建核电站,其他国家亦宣布了类似立场。在美国,核能源的复兴暂时搁置。核能源的未来虽不明确,但它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位置却无可争议。随着核电站持续老化,而又没有可行的替代品,核工业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大,发生另外一场灾难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强。核辐射威胁着每一个在核电站工作或者住在核电站附近的人,但是没人比核潜水员受到的威胁更大,因为他们就在核辐射中游泳。

  当我驱车来到库克核电站门口时,天色尚未变白。我原以为会看到某种戏剧化的场景―――灯光昏暗的反应堆上飘着不祥的蒸气―――但我只看到一个普通的警卫室,还有一条两车道的道路,通向一个小树林。打了几个电话,又对我租来的车子进行了全面检查后,全副武装的保安终于让我通过。我顺着一条弯道慢慢地开着,接着就看到了它们,两个半球形的建筑,那是反应堆,灰灰的,一点都不引人注目。它们比我想像中小,但依然令人不安。我停好车,往核潜水员工作的地方走去。

  奇拉・里克特正在门口等着我。她干了七年多的核潜水员,现在负责指导核电站的潜水工作。她飞快地向我解释着当天的行程,说核潜水员通常会进行三种不同的潜水活动:一是非放射性的“泥潜”,即在为核电站供应水源的湖里或者河里工作;二是在核电站内潜水,这又分为放射性和非放射性两种。今天潜水员会出去,到密歇根湖清理核电站的进水管。

  “坐船过去?”我问。“当然。这是一个问题吗?”(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不。”我言不由衷地说。我担心自己会晕船,但里克特误解了我的意思。“你很失望我们不是进行放射性潜水,”她说“这么说吧,泥潜要危险得多。”

  她抓起外套,我们走向她的车。太阳冉冉升起,一阵微风吹来,里克特停了一下,感受风力强度。“当然,我们可能去不了,”她说。“我们只能在没风的时候下潜。如果船上下晃动,就不能把潜水员拴系好。”

  路上,里克特一边开车,一边向我解释,泥潜主要是围绕着核电站复杂的管道、水泵和滤网进行,这些设备每分钟将150万加仑的水导入、导出核电站的冷凝器。管道伸入密歇根湖四分之一英里,要定期进行维护。在泥泞的湖底进行焊接或者切割本身就有危险―――“那里的能见度就像透过咖啡看东西”―――另外,进水系统本身也形成巨大威胁。

  关于核潜水伤亡事故,我没有找到权威统计,但在浏览相关报道和事故报告时,我发现大部分核潜事故跟进水系统有关。2004年,在威斯康星州的尖头滩核电站,一名核潜水员身上的缆绳被吸入进水管,无法脱身。核电站立即关闭循环水泵―――这样一来反应堆也被关闭 ―――以免潜水员也被吸进去。过快关闭反应堆可能会损害堆芯,不过最后一切尚好:核电站没有受损,潜水员也成功逃生。有些潜水员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1986年,一名潜水员以自由潜水方式下到水底,检查佛罗里达州水晶河核电站的进水系统,结果没有顺利浮出水面。潜水队又派一名队员带缆下潜,进行搜救。但入水几分钟后,这名潜水员的缆绳变紧,对询问也没有应答。队员们赶紧把他拉上来,就在他那不省人事的身体即将浮出水面时,缆绳断了,人们眼睁睁地看着他沉下去。核电站立即关闭了进水系统,但为时已晚。两名潜水员都死了。人们很快把第二名潜水员的遗体捞了上来,但寻找第一位潜水员花了几乎两个小时,他几乎被一路吸进了核电站。

  里克特为改进核潜水安全措施做了很大努力,而且取得了一些成功。2009年,她获库克核电站任命,担任现在这个职位。现在她是核电站经营者与潜水员之间的联络人,过去曾导致许多事故发生的通联失误如今基本没有了。自从她出任监督员,库克核电站还没有发生过一起潜水事故。

  当我们到达本顿港码头时,看见好几位潜水员正在溜达。他们衣着随便,整体上比我想像的要年轻。所有人脸上都没有笑容。“看上去是个大风天,”里克特说,摇着头“这意味着潜水没门。”

  只有凯斯・金塞拉在船上,他是潜水队队长,体格强壮,轮廓鲜明。他看上去也很低落。里克特说得对―――潜水被取消了。我看了看水面,觉得有点惊奇,因为它的波动似乎没有那么厉害。但是安全第一。潜水员将拿到两个小时的工资,明天再来试一下。

  凯斯・金塞拉决定投身潜水生涯时,从没想到自己会在核电站工作。我采访过的潜水员中,没人一开始就想到这一点。他们有些是退役军人,有些曾在海上油田工作,有些是潜水爱好者,甚至是竞技游泳运动员。金塞拉在西弗吉尼亚长大,从小爱听舅舅讲故事―――舅舅是一名商业潜水员,曾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的瓦尔迪兹号油轮泄露事故中帮助清理残油。“在我生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刚好跟他进行过一场对话,”金塞拉说,“我觉得他的工作很酷,决定也干这个。”1990 年,高中毕业一年之后,他入读一所潜水学院。

  商业潜水员会从事各种工作:维修船体、修复码头、检查桥墩、加固堤防。更爱冒险的 ―――以及那些愿意长期出门在外的―――会到油田工作。还有一小部分经过精挑细选,从事更具挑战性的工作:危险物质潜水(在化学物质和污水里工作)、饱和潜水(极深度潜水)、搜救潜水。当然,还有核潜水。

  金塞拉毕业时拿到了水下焊接工证书,被一家大型潜水公司雇用。在那里他听说了核潜水这回事,对他来说,这种工作有种阴暗的魅力。核电站那幽深的钢铁迷宫与阿拉斯加的广阔天地相去甚远,但他不在乎。作为合同潜水员,金塞拉和新同事们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在阿拉巴马工作一个月,又到威斯康星州干一个星期,然后再到乔治亚州检查两天水泵。金塞拉接工作时很积极,合同工报酬很低―――时薪低至12美元―――而且只在有活干时才能领到钱。不过,能干的潜水员会受到照顾,金塞拉便脱颖而出(我采访到的潜水员说他们时薪约为20美元,根据工作量和资历的不同,年薪为2万美元到6万美元不等。在受污染环境中工作时另有一天10美元的补贴)。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中国多家网站被“黑” 疑似遭到菲律宾黑客报复
下一篇:巴基斯坦“六腿婴”截肢 父母为近亲结婚(组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