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1912年4月15日,沉入大西洋海底的不仅是巨大的船体和1000多不幸的旅客,还有关于这艘传奇邮轮上的种种生活细节的证据史料,也一并沉睡海底了。天才导演卡梅隆的宏大制作令人血脉贲张,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泰坦尼克号又是怎样的呢?除了被电影作为核心呈现的凄美爱情故事,泰坦尼克号上短暂的处女航生活有着什么细节?
历史的窗口很多时候并未彻底关闭,起码,当年的乘客、神父、摄影爱好者弗朗西斯・布朗(Francis Brow ne)阴差阳错地避过了沉船厄运,也保留下了最珍贵的影像。
布朗是一名爱尔兰神父,他只乘坐了泰坦尼克号处女航的第一航段―――从英国的南安普敦到爱尔兰南部的旅游城市科夫(C obh)then called Q ueenstow n(科夫是泰坦尼克号沉船前停靠的最后一个港口,也是爱尔兰移民大潮中最为重要的港口,当年有250万爱尔兰人从这里登上驶向美国的轮船)。他原计划也应该跟随泰坦尼克号完成横跨大西洋的航程的,他在船上帮助过的一个富裕家庭为他提供了全程的船票,邀请他参加横跨大西洋的旅行。然而,当船停靠科夫的时候,布朗却收到了来自他的上级牧师的命令,要求他立即赶回自己的驻地。
这个狂热的业余摄影爱好者,带着他拍摄的航行中的泰坦尼克号的照片下了船,而事实上,送给他相机的正是送给他船票的那位。
幸免于难后,布朗终身当一名牧师,在经常发表关于泰坦尼克号的讲话的同时,也一直喜欢到处拍照。1960年,布朗逝世后,他的所有摄影作品便下落不明了,直至25年后,被一名25岁的牧师EddieO’D onnell所发现。42000多张底片中,有超过1000张是关于泰坦尼克号的。O’D onnell把这些照片编辑成书,名为《布朗神父的泰坦尼克号相册》(FatherBrow ne’sT itanicA l-bum )。
虽然,摄影只是布朗神父的业余爱好,但他的这批照片的价值却远远不止业余习作这么简单,甚至他现在已经被认为是一名严肃的摄影师。他的作品也已经被收入爱尔兰图片库(Irish PictureLibrary,一家主要收集爱尔兰文化遗产的照片的专业机构)。
在卡梅隆拍摄《泰坦尼克号》的时候,这批照片被用来参考设计船体的相关细节以及船上的生活细节。而这批影像之所以如此珍贵而动人,除了还原当年的细节本身以外,还因为它们记录了厄运来临之前的泰坦尼克号,或许还因为照片本身也曾差点葬身大西洋底,这种命运的转折本身就已充满着传奇色彩。 最后离世的幸存者:米尔维娜
(Elizabeth Gladys Millvina Dean 1912-2009)
米尔维娜是当年泰坦尼克号上最年轻的幸存者,也是最后一位离世的幸存者。Jayson Brinkler摄
母亲从报纸上看到照片,赶到纽约接回被称为“泰坦尼克孤儿”的米歇尔和埃蒙德两兄弟。美国国会图书馆资料图
获救后不久的米尔维娜在母亲怀抱中。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