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数码科技

网帖曝料:方舟子的妻子刘菊花竟然有如此深的背景

www.sinoca.com 2012-03-05  天涯社区


  请大家思考一些问题:

  1 一个初中学历的小保姆,为何可以连跳高中、本科,直接就跳到社会科学院读了研究生?

  按照正常逻辑,一个人要考取研究生,起码要有本科同等学历,但是,刘菊花同学貌似连高中大学都没上,考也没考,怎么可以直接就读研究生呢?

  2 三年后,她硕士论文涉嫌抄袭,为何却可以顺利毕业进入《中国青年报》、新华社?

  刘菊花学位论文《国际传媒巨头对当代中国传媒文化的影响》正文约31000字,来自他人的文字大约28000字,全文文字复制比超过90%。

  方舟子先生说,这是过度引用……还和说“韩寒有代笔”有的一拼,一篇论文31000,有28000字不是自己写的,请问,那她到底写了写什么啊?

  3 刘菊花利用自己手中的媒体资源,捧红了一个境外非法网站――新语丝,捧红了一个所谓的“打假斗士”方舟子。请问,这算不算公权私用呢?

  到了2003年,刘菊花已经研究生毕业,从中国青年报调到中国新闻单位的皇冠新华社,并成为方舟子的妻子。这一年,方舟子刚刚建立起来的名声受到沉重打击,上海《探索与争鸣》杂志社发表“野鹤”指斥方舟子以造假之身打假的文章。

  2001年7月28日,身为《中国青年报》记者的刘菊花所写8千字长文《网络奇才方舟子》,发表于境外无牌非法网站“新语丝”。

  刘菊花以自己新华社记者的身份为方舟子力挽狂澜,救其名声于将倾。此后,如上所述,到了2004年,方舟子就得以同时在刘菊花曾经工作过的中国青年报等四家媒体每周开办专栏,一跃成为纸媒新贵。

  网络奇才方舟子

  刘菊花

  我最初见到方舟子的名字是在某报网络版的一个论坛上。那时我刚开始在网上漫游不久,又一向很喜欢论坛版主灵活的文笔,上了论坛,就追着追着要跟版主说话,这样以版主之是非为是非就很自然了,而方舟子曾批评版主伪科学,版主极不服,反讥方舟子“思想独裁”、“神话真理”,两个青年才俊的交锋引了不少追随者擂鼓助威,于是坐看热闹之余,方舟子便给我留下了个思想僵化、科学主义、没有情调、呆板可笑,与人论战打不过就跑就从此三缄其口与世无争的“理科生典型”的印象。我不知道有个“新语丝”网站,更没有想到去看一看方舟子的文章,而是想当然地认为:这种理科生的门户文章,一定偏执得可以,有什么好看的。所以孤陋寡闻如我,《方舟在线》出来时,我无动于衷。直到最近我因接了一个采访方舟子的任务,读过了他的文章,我才知道自己的印象是多么的离谱。

  生物化学博士,中文互联网先驱方舟子,本名方是民,1967年9月生于福建云霄县。1990年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细胞生物学专业本科毕业,同年赴美留学。用五年的时间于1995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在这个领域,算是比较快的”。先后在罗切斯特大学生物系、索尔克生物研究院做博士后,从研究生开始,专业都是分子遗传学,研究的是基因的表达和转录问题,博士后工作期间,克隆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基因获得专利,并被药厂采用。现定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方舟子是网络名人,中文互联网的先驱者之一。1993年开始网上科普创作,1994年创办了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担任新语丝社社长,主持新语丝网站(www.xys2.org),该网站痛扁“科学神创论”、周易预测、严新气功、“太极科学”法轮功等各色伪科学,三言两语就能将其又大又虚的花架子戳翻在地,目前新语丝站点日页读数多达40多万,是最受欢迎的中文文化网站之一。

  1999年起方舟子开始专门从事互联网开发和写作,是《中国青年报・数字青年》、《中华读书报・科技视野》、《科学时报・读书周刊》、《侨报・独家视野》、《Newton-科学世界》、《环球杂志》等报刊的专栏作者,编著有《进化新解说》

  (香港天地图书公司,1997)、《法轮功解剖》(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网路新语丝》(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方舟在线》(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叩问生命》(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年)、《进化新篇章》(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等书,其中2000年6月出版的《方舟在线》一书,号称“国内第一部多学科网上争鸣文集”,引起轰动,获“2000年《Newton-科学世界》杯十大科普好书奖”。

  直面中国学术腐败:学术腐败是最不能容忍的腐败

  2000年3月,新语丝网站设立“立此存照”专栏,揭发通过中国报刊暴露出来的学术、新闻腐败;在此基础上,于年底建立了“立此存照--打击学术、新闻、网络腐败”网页,被称为中文网络第一个学术打假网站。“立此存照”影响较大的学术打假事例有两件。

  一件是2000年8-9月间的“基因皇后”陈晓宁事件,新语丝网站的揭发影响了国内报刊对此事的后续报道,《中华读书报》首先刊登了方舟子的揭露文章,《科学时报》几次进行集中报道。十月初,《北京青年报》刊发了长篇采访,报道了新语丝网站对陈晓宁、杨池明、夏建统的身份的揭露以及当事人的辩护,被各地多家报刊转载。另一件是从2001年1月开始到现在还没有了断的对“核酸营养”骗局的揭露,被新华社、《环球》、《南方周末》先后报道以后,在全国引起了支持与反对两派在媒体上的论战,“中国学术、经济、新闻各方面的腐败现象,在这一事件中集中体现了出来,是研究中国伪科学史不可多得的典型案例。”

  最近,方舟子新作《溃疡――直面中国学术腐败》将出版时,他在给笔者的e-mail里介绍说,《方舟在线》是一本“大杂烩”,自他1993年上网以来所写的科普文章、批判伪科学文章、文史争论、历史散文等方面的作品都选了一些,内容较为丰富,基本可以反映其写作的全貌。而新出版的这本书则主要收集《方舟在线》出版以来,由其本人首先揭露的有关学术腐败方面的文章,以事件划分,较完整地反映了引人注目的一些事件(如“核酸营养”、“基因皇后”)的前因后果。

  在书的自序里,方舟子写到:“学术的意义是求真,探求真理本来应该是每个学者的崇高职责,诚实也应该是治学的最基本的态度。人类的活动,很难找出还有哪一种象学术这样强调真实,学者也因之而受到公众的敬仰。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腐败(包括伪造学术成果和伪造学术履历)是最不能容忍的腐败。诚然,学术腐败在每一个社会、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无法避免,但是象在当今的中国这样如此猖獗,却是罕见的。这得归咎于对学术腐败的揭露-惩戒机制的失灵。”的确,在国内人们有时对学术腐败习以为常得不觉其丑,“剪刀加浆糊”是学生们――一个最纯洁的群体――所熟知的老师出书秘诀。方舟子自己也曾说:“大多数的揭露都没有产生应有的影响,特别是对抄袭的揭露。我们已揭露了几起大学教授抄袭案,可谓铁证如山,但这些人仍然没有受到任何处分”。笔者问方舟子对此有没有感到失落?面对无边的黑暗和沉默,决战的激情和勇气还会保持多久?有没有觉得势单力薄?怕不怕惹官司?方舟子回答说:“如果我们只做力所能及的事,能较清楚地了解中国的现状,对办不到的事不抱太大的希望,那么是不会有失落感的。我做这些事,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有坚定的信念支撑,应该是可以坚持下去的。有许多人或公开或私下地支持我,我并不觉得势单力薄。我所揭露的每一件事,都有确凿的证据,不怕惹官司。”

  方舟子认为,互联网和书籍的读者群并不完全重叠,所以出一本书,以更正式的形式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一些或轰动一时或鲜为人知的学术事件的真相,还是很有意义的,同时也是对他近年来所从事的学术打假工作的一个总结。他在e-mail里写道:“这本书的文章都是先在互联网上发表并引起注意的,许多文章在写作前后曾在互联网上被广泛讨论过。有关报道是通过互联网知道的,有的调查也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因此可以说,没有互联网,就没有这本书。互联网使我能够看到国内报刊,即时地了解国内的动态,并通过在网上发表文章,将我的意见反馈回去。互联网也使我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论是对我的工作,还是对我的生活,互联网的意义都相当重大。”

  爱读书爱制作蝴蝶标本的骄傲少年:以心灵穷尽世界,永不停息方舟子说自己“从小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学习成绩历来是年级数一数二,”他e-mail道:“我不象萨特那么幸运,并非出身于书香之家,父母连知识分子都算不上(我父亲高中毕业,母亲则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他们很注意子女教育,很鼓励子女买书、读书。我从幼儿园开始就养成了买书的习惯,零花钱大都用于买书了。我的姐姐、哥哥也收藏了不少书。不过我读的书大都是自己买的。到现在我每个月还要买几十本书(主要是英文书)。”

  方舟子酷爱读书,且记忆奇佳,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从中学的时候起,我就常常被误会为读过许多书,其实我最多不过只能算翻过许多书罢了。我的读书习惯是随便抽出一本书来翻翻,偶尔被某句话或某件事吸引住,就把目光停住看一会。就连鲁迅所说凡是要冒充读书读得多者必读的《四库全书提要》,我也只是翻翻而已。交谈、作文时想起了曾经在某本书上读过的某句话、某件事,说出来,也就往往让听者、读者误以为我读过那本书,而其实我对那本书的所有知识可能也就是那句话、那件事。虽说从小就被教育‘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却也几乎不做读书笔记,需要照抄原文的时候,再凭记忆去翻查,也往往能查到,而翻查的过程也相当于又把那本书‘看’了一遍了。”

  方舟子从小就表现出对诗意的敏感,七岁左右,他已经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所发现的美妙新世界而欣喜。上小学时,读到了已故遗传学家方宗熙撰写的科普著作《生命进行曲》,“初知生命进化的奇妙”。 1982年国内纪念达尔文逝世一百周年,方舟子首次接触到了达尔文的著作,“激起作为中学生的我对一代科学伟人的敬仰,促使我选择生物学做为自己的专业。”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疯狂的3月:国内要代购新的iPad 中国留学生快抓狂
下一篇:方舟子:韩寒获新概念作文一等奖是内定 其中有诈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