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豹见斑,国有IT业的“郭美美”-中国软件之真相(CMW)
1. 引子
沿 G6(京藏高速,原八达岭高速)向北,自第28号出口一直向东,即来到中国电子昌平科技园区,门口破损脱落的园区标志最近刚刚修补好,中国软件号称的11 万平米“工作及配套环境”主要座落于此,也是中国软件上市后获得资金的主要去向。园区内两幢主楼(A1,A2)之一(A2)已经租给高德公司,作为其数据生产基地,其员工则是这个稍嫌偏远的科技园主要的人气来源。
走进中软所在的A1,迎接你的将是冷清的大堂,安静的环境,办公室里沉默而闲散的工作人员,偶尔会看到一两个在楼道里抽烟的员工。压抑,除了压抑还是压抑,让人不由得想到“没落”这个词。这也许就是中软企业现状的缩影。实际上,中软的主要领导的办公室,主要职能部门的办公室,所称的“三大研发中心”以及培训中心的工作地都在这栋楼里,我们不禁要问,这栋A1何以会形同“鬼楼”?是国企的员工素质高、纪律性强?还是这个企业已经丧失了活力?
2. 谎言营造的盛世
人无信不立,对于企业来说也是这样。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国有企业,诚信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近一段时间,以MW做空XXX等为代表,掀起了一股做空中国概念股的狂潮。在此我们不去对这其中是否包藏有与政治有关的祸心作过多的评判,就事论事而言,在所有这些攻击中,对中国在美上市公司的诚信的置疑是一个共同的特点,其中包括财务报表作假、夸大企业赢利预期、夸大资产规模等。MW们声称对中国有深刻的认知,这一点从其公司名称的来源可以看出(Muddy waters make it easy to catch fish.)。似乎他们觉得已经抓住中国公司一个普遍而致命的漏洞,贪婪的资本则张开血盆大口,狠狠地扑了上来。当然,MW们也绝非善男信女和正义的守护者,巨额的利润才是其根本的目标。在对中国公司的所谓“做空”中不乏夸大和失实的成份,但不管怎么说,现实还是给我们上极其生动的一课,我们必须要反思,是不是已经到了要下决心关注和解决企业诚信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转入正题,谈谈中国软件。
如果说主流的要求或者说良好的意愿是希望诚信应该融入到企业的血液,体现在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那么中国软件则刚好相反,谎言和造假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从内到外都是雾里看花,难辨真伪。
通过编造概念和谎报能力来骗取国家科研投入,通过瞒天过海的科研造假手段来应对课题审查,对于中国软件早已是稀松平常、驾轻就熟。稍远一点看本世纪初国家投入数千万的某大型信息系统的备用操作系统项目,到近几年承担的数以十亿计的“核高基”课题,中国软件秉承传统,大多采用从报告到报告,以谎言园谎言的一贯方式来应对,至今还没翻船。当然,必须承认,这样的工作还是有一些劳动量的,尤其是在课题申报和课题结项阶段。所以,虽然在中软不容易看到加班加点搞科研的场景,但经常可以看到加班加点写报告、集思广议编创新的场面。不过,由于近年来欺骗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的难度似乎越来越大,导致中国软件迄今仍有近30个课题无法结题,也给中软科技管理部门造成了不小的困扰,主管科研的中国软件董事长程春平对此应该有深刻的体会。
与之相呼应,中国软件在公开资料夸大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暗示由此可能产生的盈利预期,严重误导投资者,给投资者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我们来看中软的说法:
“中软多年来积累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科技研发体系: 三大研发中心:通用产品研发中心、应用产品研发中心、增值技术研发中心; 七个专项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软件复用技术实验室、基础软件实验室、集成控制技术实验室、智能交通实验室、战略物流实验室、仿真技术实验室”。
以上所称的各个机构中,三大研发中心中两个中心(通用产品研发中心和应用产品研发中心)处于勉力维持的状态,其负责人(陈尚义、张崔)均已在2011年前后辞职。中软对外高调宣传的所谓“SWORD平台”,不仅在业内没有应用,连中软内部各事业部都抵制使用。所谓七个专项实验室职责分别由相关事业部承担,主要的任务是制造概念,并未开展实质性的科研活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以董事长程春平为首的科研管理者的“带领”下,中国软件以以上声称的“科研机构”为依托,积极关注热点技术,努力紧跟形势发展,在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基础软件、仿真等领域都及时发出了声音。他们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中软在这些领域无基础、无能力、无技术,既没有人也没有钱,甚至还没有准备投入的情况下,同样能够提出“解决方案”,向外界宣称中软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能力,甚至还有了若干案例,极力营造了中国软件强大的科研创新能力,为广大投资者描述出了一个光明的前景,坚定了其继续上套的决心至少是对某些处于犹豫状态的投资者不失时机地“善意”地推了一把。比如,在智慧城市、云计算、仿真等方向,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都号称开发了强大而万能的“平台”体系和解决方案,效率和效益之高,放眼全球也实属罕见,但实际上根本没做出任何能够应用于工程的产品。
中软的这种能力,通俗地讲就是“讲故事”的能力。要想用“讲故事”来形成业绩和持续拉高股价大家都知道是不可能的。这也是中软业绩持续低迷,股价长期徘徊的重要原因。广大中软股民对此应该都有切身体会。
2008 年中软的股票在跌至谷底后,通过炒作“核高基”、大股东增资和后来被证实是虚假的中交通信天量大单等题材,出现过一次快速拉升的奇迹,从6块一度到达30 左右。现在核高基题材基本用尽,近10个亿的投资不仅未换来基础软件的产业规模,即使对基础软件本身的改进也是相当有限。而同样的基于Linux开源架构的iOS,Android等操作系统已经创造出了商业的奇迹,Ubuntu11.10的发布让世界领略了Linux新的魅力。这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面对中国软件创新能力的丧失,再多的投入也无济于事,更别说这些投入还没有真正花在正道上。也许国家最后得到的只是一堆报告文档,以及创造出若干先富起来的中软高管。
科研中的弄虚作假,还只是中软的谎言盛世中的冰山一角。那么,中国软件诚信的底线究竟有多低?中软在各种场合对外宣传中,信誓旦旦地声称用了“SWORD”平台能够省电30%,用了“红云”平台就搭上了云计算的直通车,用了“高端决策平台”就能够正确做出各种决策,用了“仿真平台” 就能对付一切仿真等等,无中生有地夸大其实,已经是不足为奇了。在平时的商业活动中,编造工程案例,提供虚假资质,伪造商业合同等也早已成为习惯,见怪不怪了。中软在公告中高调宣传的所谓“核心征管”项目,在中软内部的会议上,董事长程春本多次讲到这个项目最终亏损预计将达到数千元,这一点在中软是尽人皆知,但被蒙蔽的投资人却将其当作了一个“利好”消息。中软在前几年收购的大连中软,由于连年亏损即将倒闭,但其负责人由于掌握了中软高管作假的确凿证据,威胁说如果不兑现当初收购时承诺的股权利益就将鱼死网破,中软高管们在权衡利弊后最终决定吞下这枚苦果,“消化”了大连中软的亏损,并付给其负责人400 余万封口了事。中软最新炮制的“自主可控”系列概念,在其组织的各种汇报活动上高调宣传,瞄准骗取国家在下一阶段在国产化基础软件硬件方面的投入。而提出的种种“平台”、“体系”等概念,可以说是极其幼稚、完全不知所云,总结起来就是行骗的愿望强烈、热情高涨,但骗人的能力实在太弱,连自圆其说都做不到。在中软不会造假,不会吹牛,不同流合污,就没有生存的空间,这就是典型的中软生存之道。
俗话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于中软的诚信,则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中软的诚信早已跌破底线,跨入了违法乱纪和刑事犯罪的行列。如果说以上所述的种种造假行为,大多属于违法乱纪范畴,那么,私刻武装部队公章、伪造商业合同、虚开增值税发票,则是赤的犯罪。关于以上几条,在中国电子收到的众多的举报(包括实名举报)中均有提及。在北京市丰台区警方今年8月份破获的涉及增值税发票的重大刑事专案中,中国软件涉嫌参与,目前正在进一步深入调查中。结果如何,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