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纪中接受体坛周报专访
魏纪中老先生很忙,身为国际排联主席的他每天都要去位于Earls Court的奥运排球馆。于再清7月底卸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及执委之后,魏纪中是中国在国际体育组织的最后一位大佬,但伦敦奥运会,也是魏老的最后一班岗。9月21日,国际排联主席大选,2008年上任的魏纪中已经决定届时卸任。自上世纪70年代初介入奥林匹克运动起,魏纪中作为中国的代表,在国际体育世界已经“斗争”了近40年
2011年7月,我去位于洛桑的国际排联拜访魏纪中先生,他说自己退休后想过闲云野鹤的生活。1年后的2012年8月9日,伦敦,我和同事李婷在他下榻的酒店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1个半小时的专访中,今年底将满76岁的他对本届奥运会及关于中国体育的热点问题都侃侃而谈。专访结束我只有一个念头:魏老永远不可能像自己所说那样“闲云野鹤”,因为他的心,离不开体育。
1.中美金牌争霸
“和平时期文化战争,唯奥运能挑战美国”
从数字来看,本届奥运会,中美在金牌榜和奖牌榜上的争夺,差距只会是一点点。但我的看法是:我们应该从全局上来看中美之间的金牌、奖牌竞争。
我们现在讲“软实力”。这个词是美国人讲出来的。现在法国人把软实力的竞争叫做“文化战争”,法国出了一本书就叫《文化战争》。
现在从世界范围来讲,和平时期的竞争,其实就是文化战争。美国在文化战争上的优势,比它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优势,都要更大!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能挑战它 ――美国的大学谁能挑战它?美国的大片、大众音乐、甚至快餐饮食文化……全世界学都学不会。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国家都处于守势,包括英国、法国、日本、韩国,也包括我们中国。
中国在“文化战争”的层面,唯一能挑战美国的地方,就是奥运会。奥运会期间,老百姓对金牌的关注度这么高,对刘翔的关注这么高――因为刘翔的对手其实就是美国。最开始就是美国,后来才有古巴人(罗伯勒斯)。
田径领域,刘翔不是拿奥运金牌的第一个中国人,但至今唯一能把美国优势打下去的就是刘翔。他做到了,令人精神振奋。其实美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也非常关注和在乎。这次奥运会,从美国来了很多人。
如果我们从全局分析,奥运会是中国唯一可以挑战美国的地方。其他一些非主流领域,美国人其实根本不重视,但奥运会他们也很在意。所以这几天,没人批判金牌崇拜了。金牌能带来民族自豪感,要是这时候去批判,就要挨骂。
所以,在不同的环境里,不同的语境里,你的观点会受到不同的对待。奥运会后,大家可能又会讨论金牌的作用,但奥运会期间,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他们的焦点都放在金牌和奖牌上了。东道主英国百姓的金牌意识也丝毫不比中国弱。在奥运会这个氛围里面,你不可能去“弱化”金牌。
有美国记者问我,对中美争霸怎么看。我对他讲:“中美老百姓拥有不同的心态。中国是赶超意识;美国是唯我独尊。美国百姓认为我的都是好的,认为我就应该拿金牌;中国是,我们要拼命拿金牌来超越。”当然,将来中国金牌拿多了,意识也会改变。
因此,我们看任何问题,都要有个参照标准。现在中国有种不太好的现象:往往用外国的参照标准,来衡量我们自己,说:“外国人都不怎么看重金牌,你还这么在意干嘛?”其实现在看:老外平时无所谓,但奥运期间非常在乎!
2.刘翔伤退
“领导和教练有责任,应让他放弃”
刘翔这个事件,是需要我们领导和教练员都深刻反思的。
运动员的受伤,领导和教练肯定负有责任,至少是训练和比赛安排上出现了问题。从刘翔的角度来说,作为运动员,他肯定是要拼命的。但这个时候,就需要领导站出来说话:什么时候该拼,什么时候该放弃。一般来说,外国教练可以在这个时候做决定,但中国教练不敢,都要问上面领导。
那天我碰到(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我说:运动员的使用上,领导还是要表态的。比如女排队员王一梅(微博 简介),其实大可不必勉强上阵。但这种时候就需要领导说话:伤了,不在乎这一分,不要勉强……否则,本来就有伤,硬拼反而还会加重。
我想起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 赵蕊蕊,实际上当时那场球她不必上场,但她硬上,整个运动生涯就完了。
运动员比赛肯定都是要拼命的,在这种时候,领导要告诉他:什么时候值得去拼,什么时候不值得去拼,要保护自己。什么叫“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养兵千日,结果把兵都养伤了,到那一时都用不了了,还养什么呢?
回到刘翔的话题。刘翔这个运动员的可贵之处在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他没有成功,但他尽了最大的努力恢复起来。这个过程很艰苦,对他是个很大的考验。而且他还确实恢复到了巅峰。这四年,应该说很不容易。我们要钦佩他的这个品质和过程。
刘翔的伤,在到了英国以后就发现了。伤病其实一直是隐患,它不会突然冒出来。刘翔这次是老伤,他自己肯定感觉到了。但对刘翔来说,即便有伤,他肯定还是要拼。一个运动员4年辛苦,最后一搏,谁会愿意轻言放弃?
但问题在于怎么搏。在这方面,运动员是没有经验的,他只有一个念头:向前。这个时候,更需要保护好他。我很早就有一个感觉:刘翔的成绩出得太早。早在今年6月他就出了成绩,状态到了 高峰。可是你的巅峰不可能维持这么长时间――这一点,教练员是有责任的。应该要让他当时的成绩压抑一点、状态出得晚一点,更何况他还有脚伤。
刘翔的情况,还让我想起了“墨菲定律”:越怕发生的事情,就越会发生。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
我为什么会怕――就是凭我自己感觉,(灾难)发生的几率很高,所以会怕。这个别人看不出来,但我自己能感觉到。发生几率很低的事情,我不会怕。这个时候,外人和本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凡是有“怕”的时候,就潜在了很多问题了。这种心理暗示是不断强化的,不会弱化,但可以转移。
在我看来,刘翔的团队缺少一个心理辅导专家的角色。我们不能用做“思想工作”代替“心理辅导”。运动员“怕”的问题,其实都是具体的技术性问题,一定要把怕的因素挖透,再针对性解决。以前我管跆拳道的时候,我对跆拳道运动员就要求:你越怕就要越练,越练你就越不怕。所谓艺高人胆大,不就是这样吗?艺不高,才胆小。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