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王青松夫妇为了孩子,渐渐恢复了与世俗的联络。对这一家三口,隐居可以自得其乐,但入世才能与时代接轨,代价就是失去心灵的安宁。关键是,隐居深山是夫妇俩的决定,未来很难说是儿子的决定。别把儿子的前程耽误了。
这条信息,图文并茂,引发朋友圈热议。典型的回答是这样的:
——我也想进山,最好有WIFI,呵呵。
——别的不评价,接种疫苗确实是出山第一当务紧要。否则孩子怎么抵御传染病?
——这是受了什么刺激?应该对小孩负责啊!
——男神,农夫,父亲,丈夫,上北大浪费时间,浪费父母的钱,浪费人身价值,一对蠢蛋,没有回报社会,孝养父母!
更多的回答是,人们赞叹之余,心向往之,但还是想想现实问题吧。这真是“人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印度的人生轮回是这样的:六岁前在寺庙受教,长大了到社会搏杀,60岁后又回归寺院静养。这不是个很妙的安排吗?
凭心而论,隐居深山27年不值得羡慕。人们现实的选择是在红尘与隐居之间穿梭,在城乡之间游走,人生能像成都人说得那样“巴适”。什么是成功人生?有一个标准,就是能适时从繁忙中跳出来,得一方清净。你说的是董事长们吧?不是,凡人都应该有这种能力。关键看你能不能放得下。
(图片来自唐师曾等)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