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桩——抢滩时的必备品,早期的“绞滩机”
拍摄时间:1998年2—3月 拍摄地点:火焰石、秭归等
如果你在三峡见到图中这样的纤桩,那这里必定是一个大险滩。和之前图中笔直的纤痕不同,纤桩上的纤痕方向呈螺旋状盘升,偶尔错乱,这是纤绳缠绕所致。遇见大险滩时,即便几十、上百个纤夫一起使力,也不能持续地使船只前行,为了途中停歇、缓冲,或者至少保证船只不往下滑扯,于是有了纤桩——上行时,人们先把纤绳固定在纤桩上,再集体用人力一点点往上拉扯船只,其作用类似于后来的人力绞滩机。摄影/郑云峰
牛鼻子——避免船只卷入急流的牢固“靠山”
拍摄时间:1998年—2003年 拍摄地点:白帝城、巫峡、大宁河等
当地人将那些在石头中穿凿出的大孔形象地称为“牛鼻子”,这是人们锚船时用来拴船的基石。三峡沿岸滩多水急,当船只停靠在小码头时——往往在支流汇入主流处,那里流水更急,为了避免船只卷入漩涡或是急流中(郑云峰的“渔船”就曾有过几次这样的遭遇),人们便在岸边石头上凿出这样的牛鼻子。即使只是一艘小渔船,也至少需要拴在3个不同位置的牛鼻子上才能停稳。还有一些远离码头、垂直于江面的牛鼻子,比如白帝城锁江铁柱对面,石孔巨大无比,有人推测,那是特殊时期为了拦截途经的船只而开凿的。摄影/郑云峰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