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绳:一头拴着船只的安危,一头拴着纤夫的生死
拍摄时间:2003年7月 拍摄地点:大宁河
三峡河道落差巨大,逆水行舟因此非常困难。三峡蓄水前,每当此时便全靠纤夫合力拉纤。逆水行驶阻力巨大,加上船只及载货的重量,上行更加困难,所以用以引力的纤绳就很重要。纤绳由16片老丛竹篾编织而成,这种竹篾硬中带柔,粗中有细,不伤皮肤,又方便收拢、盘曲。编成后用石灰水浸泡,再放在水里煮开,以此增加绳索的柔韧度。纤绳很长,一般有54捭(盘起来一圈为一捭),一捭约1.7米,有的河段只需二十多捭,有的河段则需整个54捭。使用时,绳索的一头通过麻编拴在船只的维板杜上,一头拴在纤夫腰间(纤夫们形象地称之为“搭脖子”),船只与纤夫的安危和命运就这样紧紧拴在一起。摄影/郑云峰
陆游曾在紧邻瞿塘峡的夔州(今奉节)做官。从江南老家绍兴坐船去夔州赴任,他将一路上的日记写成享有盛誉的名著《入蜀记》。我想陆游这一路走来,逆水而上过三峡是必须的,我想看看他是怎样描写的。我找到这本书,仔细地阅读,然而陆游让我十分失望。
《入蜀记》虽名为“入蜀”,但六卷之作,写蜀之三峡部分仅是第六卷,文字大约占全书的1/6,记录了十月七日从宜昌(古称峡州)出发,当月二十七日到达奉节的过程,共21天。遗憾的是,陆游这本名著虽然写的是三峡,而且是乘船逆流而上,但是全书竟没有一处写到纤夫,也没有写到船是如何行走的,是靠帆?靠桨?靠纤夫?统统没有交代。好像船是有动力自动行走的。仅有一处提到船过险滩,船底为石所破:“十三日,舟上新滩,由南岸上。及十七八,船底为石所损,急遣人往拯之,仅不至沉。”
可以想象,陆游乘船逆流而上这21天里,一定上溯了无数险滩,这数百个险滩一直存在,过这些险滩一定要靠纤夫拉纤,舍此别无他法,因此陆游一定也经历了无数惊心动魄的过滩的故事。但是为何他一字不提?这真是令我不解。若说他一字未提纤夫也不妥,他在其中一处把纤夫拉船过三峡这种艰苦卓绝之事轻描淡写地概括成4个字:挽舟过滩。
他的日记多记历史人物和遗迹,如从宜昌入西陵峡,一连三日,皆记欧阳修当年贬官至此留下的遗迹和诗词之事;如至巫山则记黄鲁直写对岸盘山路的诗和在一铁盆上的题记。陆游就这样一路记下去,所记大都为与历史和民俗有关的事。因此看陆游的《入蜀记》,无法获得三峡究竟是怎样的三峡、三峡是如何行船的知识。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