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引起争议的陆盈盈,浙江大学后来把她头衔改为特聘研究员
论文发表大家都挺高兴,也纷纷祝贺王MM取得好的成果,毕竟搞生信想发高影响因子的论文不容易,与实验学家密切合作是个很好的方法。另一个趣事是,王MM成名的工作是与周琪研究员合作发表在JBC上关于miRNA调控干细胞多能性的工作,可能是先投的Nature,正好当时国外一个研究组做的相同的工作也投了Nature,国内投文章你知道的,所以合理的结果是中国的工作被干掉然后老外的工作发表。后来这篇论文2010年4月8号转投JBC,次日9号接收,这也够快的。虽然杂志不一样,但两者的学术影响大致相当,例如当年11月老外写综述评论多能性与重编程的进展,这两篇论文是同时引用的。一般来说,论文顺利发表,报道报道就结了,后面的故事自然也就没人关注了。但问题是这篇论文投稿悲剧了,并且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悲剧,所以自然也就关注起背后的故事,这也就都知道生信帮助做数据分析,为实验找到研究方向的事情。那几年参加非生信的会议,各种主流学者们都教育我:生信不是你这么做的,得向王MM学习。
问题说回来,为啥男性科学家们27岁上教授,毛争议没有,连个泡都不起的,而女性学者27岁上教授就必然会有争议呢?第一从生物学角度来讲,女性学者的出现会诱导男性体内雄性激素分泌水平的异常提高,表型就是:我得说两句。第二,搞科学男性多,女性少,大家看着觉得稀奇。第三,有性别歧视吧?这是不对的。
第四,阿森纳。(阿森纳在英超屡次排名第四,这是一个球迷梗,观察者网注)
附:薛宇教授简历
薛宇,男,1980 年6 月出生,分子细胞生物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蛋白质共价修饰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近年来紧密围绕共价修饰底物和位点预测、修饰调控分析以及修饰组学数据处理等重要科学问题,采用由点及面、层层推进的研究策略,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与合作者设计了新颖的GPS (Group-based Prediction System, 分组预测系统) 系列算法,构建了多种预测共价修饰底物和位点的计算工具、软件和数据库;采用比较基因组学和统计学等方法,从蛋白质组层面系统分析了共价修饰潜在调控机制和功能,初步提出了本领域的标准化设计和分析流程;结合磷酸化组学数据,初步揭示遗传多样性改变蛋白质共价修饰状态,是其影响关键生物学过程和通路潜在分子机制;利用乙酰化组学数据,初步模拟人类乙酰化调控网络,提出由乙酰转移酶、底物和去乙酰酶组成的“三者关系”(Triplet relationship) 是构成人类乙酰化调控网络的基本单元。以主要作者 (第一或通讯) 身份发表SCI 收录论文近40篇,被他人引用~700次。应邀为InTech 出版社“Bioinformatics - Experimental Biology Systems”一书撰写一个章节。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等资助,获计算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四项。
主要学习与工作经历
2002.7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
2003.7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士学位
2007.1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
2007.1-2007.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助理
2007.7-2009.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系统生物学系,副教授
2009.7-现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论文与获奖情况
主持及参与研究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项目和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发表SCI期刊重要论文近40篇,被他人引用~700次。
获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4项
2008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
2006年获香港"求是"研究生奖学金
2012年获“青年科学之星”铜奖
研究领域
蛋白质共价修饰的生物信息学,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预测与重构,计算比较基因组学,以及功能位点的分子进化。一方面以共价修饰为主要研究对象,设计相应的计算方法,开发相关的计算软件和数据库,另一方面开展相应的实验工作,以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