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虎为患”来形容美国政府对待日本汽车业再贴切不过。但在当时,傲慢的美国人可瞧不上日本人生产的那些超小排量的“Kei Car”。日本地少人多,地势崎岖,只有在空间、排量上做文章,Kei Car就是上世纪60年代日本民用车井喷期各大公司生产的迷你车的统称。1958年产的Subaru 360排量仅为360cc。
Kei Car主要对排量和空间做限定,颁发黑底黄字或是黄底黑字的特制牌照。各家公司为了达到政府规定的标准,拼命研发新技术,增压进气系统、CVT变速箱、甚至混合动力,都在这样的苛刻限定下诞生,为日系车日后靠“节油”打天下埋下了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Kei Car的排量标准不断放大,但相比一般家用车,依然有很大的节能优势。图为2012年东京车展上的大发Copen,排量仅为0.66升。
50年代/60年代,是日本战后重建的关键时期,也是日本国内民用车市场彻底打开的时期,1954年,第一届东京国际车展应运而生,吸引了55万观众,在当时引起了轰动。通过车展中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日本车企决心与国际标准接轨,并引入大批量生产流水线。图为1963年第五届东京国际车展。
1955年9月,日本重新加入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政府为本土车企争取到了10年的缓冲期,直到1965年10月,才彻底放开了日本市场对于进口汽车的准入壁垒。10年间,日本车企大力进行技术革命,丰田Corona、日产Bluebird等一批经典日系小车先后诞生。图为1964年款DATSUN Bluebird。
海外市场,日系车企在巴西、墨西哥、智利、南美等新兴市场投资建厂。1963年5月,在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的赞助下,宫城县举办了第一届国际汽联大奖赛。1987年,第一届F1日本大奖赛举办。图为1989年迈凯轮女郎拍摄写真。
整个60年代,日系车企完成了本土的彻底垄断,同时有条不紊地进行海外布局,70年代接连爆发的石油危机,则彻底帮助日系车打开了海外市场。美国家庭开始难以承担高昂的油价,低排量、高性价比的日系车借此走俏,日本出口汽车从1965年的10万台猛增到1975年的182万7000台。10年时间翻了近20倍。图为1989年,东京码头等待出海的日本车。
得益于日系车在欧美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以及电子、化工等一系列核心工业的飞速发展,日本的经济复苏也突飞猛进,1966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三,1967年超越西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图为1966年,beatles乐队赴东京演出,成员们身披日本传统浴服走下飞机。
在全球中低端市场叱咤风云的同时,日系车并没有忽略高端市场,60年代末期,马自达公司研发出成熟的转子引擎,从而为日系车在赛车领域开辟出一片天地。1967年,装载转子引擎的马自达限量版的Cosmo Sport问世,一鸣惊人,这项技术通用和雪铁龙都曾经尝试研发,但均半途而废。马自达凭借转子引擎,从作坊企业一跃成为日系新巨头。图为1967 Cosmo Sport。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