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嘉桐街东邻肿瘤医院新大楼,西接湖师大医学院,南边是咸嘉湖景区和沿湖而建的高档住宅,北面则是国际名牌一应俱全的商业广场和外墙闪闪发亮的写字楼。
夹在中间的它是个异类。路两侧的建筑几乎都是十几年前的民房,违章加盖几乎家家都有。尽管都有营业执照,但除了一所像样的宾馆,每间旅馆的房间都只有几件陈旧的老式家具,大部分楼层卫生间共用。水泥路面坑洼,垃圾在路边堆放。水管一直接到路面上,水龙头紧挨着电线和插座。到了做饭开饭的时间,充满油污和厨余垃圾的脏水在地面上随意泼洒流淌,就像贴满这条街所有平面的“有房出租”和“癌症克星”小广告。一整天,这里都飘散着劣质烟草、油烟、动物粪便和腐烂垃圾的味道。
开在嘉桐街的一道小门像直接通往另一个世界。踩着污水和垃圾爬上楼梯,穿过这道门,就到达肿瘤医院院内。沥青路面平整,步道一尘不染,楼群挺括、规整地矗立。
在湖师大医学院就读临床医学的大二学生李富起对门这边的世界充满向往,但那并不妨碍他同样认可门那边的嘉桐街,他称之为“后街”。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才是造就‘后街’的根本原因。”李富起皱着眉头说。这些话来自他此前为校辩论赛所做的准备,题目是“中国医患关系的出路是改变医德还是改变制度”。
“但他们在这里生活、看病很方便,很划算。”20岁的小伙子丢掉理论,开始就事论事,“唯一需要考虑的是,环境太脏的话,对病人的康复没有好处。”
对于那些厌恶、害怕“后街”的同学,李富起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但“医生应当对病人充满怜悯”。
2012年,咸嘉湖社区改造,嘉桐街没变化。2013年,数篇当地媒体报道指出这里的脏乱差和违建现象,但嘉桐街还是没变化。
“外面一年一变,这里十年不变。”假发店老板彭田说。他会帮病人免费剃头发,连“一股子奇怪的味道”也渐渐习惯了。虽然他仍然厌恶门前的污水和隔壁的活禽摊位,但如果没了病人,就没了这些,他的生意也将搬到别处。
“这里是难民营,政府不要搞我们(取缔整顿),就不错了。”一家餐馆老板说。
晓红是彭田店里最大的主顾。在嘉桐街,她刚刚购得了自己的第8顶假发。在她的房间里,这些假发被小心地挂着,有长有短,有棕有黄,几乎成了装饰品。
“一天一个模型!”旅店老板王强打趣她。她也笑起来,叉着腰转了一圈,展示着自己最新的“梨花烫”和身上的红色针织连衣裙。
38岁的晓红是湖南娄底人,患有宫颈癌,已经手术切除子宫。她曾非常抗拒治疗,但让医生一句“那你就是不要命了”给吓进了手术室。
术后一年来,她经历了3次化疗,头发没了,勇气却回来了。她声称自己“爱打扮、爱打工、爱打牌”,这“三爱”都保留了下来,她也开始不惧谈论自己的疾病。
“我得的不是绝望病,是普通的妇科病,我能照顾自己。”她拒绝家人陪伴,一个人住在嘉桐街。每天白天,她自己到医院“打化疗”,昏昏沉沉或想呕吐的时候,她就横身躺下,拿起手机刷微信朋友圈。馋了,就到餐馆里吃,“想吃什么吃什么!”
今年五一节,晓红和朋友去了衡山旅行。回嘉桐街前,在山脚下,朋友们都拜了佛堂,唯独她没进去。她只是死死盯住山峦叠嶂的风景,然后在心里默念:我一定会坚持到最后一刻。
事实上,作为“癌症街”存在了十几年的嘉桐街,这两年又多了几条“兄弟街”。围绕着整个湖南地区3家顶级医院,越来越多的居民把房子租出去,作为家庭旅馆。肿瘤医院门前从早到晚都有举牌“住宿”的揽客者来回游说,他们包下附近的整层公寓,按照嘉桐街旅馆的模式经营。去年,医院东边还新开张了一家装修精美的时尚酒店。当然,那里的价格更贵,服务更好。
过去,经济条件不错的晓红来复查时总爱住宾馆。现在,她更喜欢住在嘉桐街的感觉,“像家,有朋友,而且便宜”。
夜晚的嘉桐街,美发店、诊所和杂货铺打烊了,旅馆瓦数不高的招牌灯箱则渐次亮起。街口一家旅馆的铁门半掩着,门房里,灯光微弱。老板趿拉着拖鞋,抽着烟翻动住客登记册,而老板娘则忙着下载最新的肥皂剧集。
晚上九十点,大部分病人和家属都回到房间休息。街上只有偶尔穿行的出租车和三两个迟归的小贩。野猫踏着无声的步子横穿街道,鸟声被虫鸣取代。整条街陷入暗淡。
此时,嘉桐街南端的大马路边,一家娱乐城灯火辉煌,门前路边停满鲜亮的轿车。街道北端,商业广场上的夜市正飘出烧烤香气,五颜六色的花裙子在霓虹灯里摇曳。
如果不是真的走近,不会有人知道,夹在中间的那条街,尽管连一盏像样的路灯都没有,却也有着属于自己的夜生活。
夜晚的嘉桐街,最亮堂的地方是街上的几间“棋牌室”。老板把临街的落地玻璃擦得透明锃亮,即使从外面走过,也会被屋内欢腾的人们吸引。
他们搓着麻将,甩着扑克,大声谈笑,直到深夜。晓红就是其中之一。长长的红色假发随着她摸牌、出牌而抖动,飘洒在她的胸前、后背。下家是个穿着条纹病号服的大姐,她手气不错,几圈下来攥了满把一元钞票。上家则是位急着回旅店的婆婆。“你上吧?”她看见有人进来就喊,“我回去看孙子。”
媳妇为了照顾她,把小孙子也带到了嘉桐街。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有些孩子就在这条街上学会走路。
“我们桌上讲哪里话的人都有,不过坐在一起,就要尽量讲普通话。”晓红嘻嘻哈哈地介绍,“有些话听不懂,但最好懂的就是‘和了’,哪里都一样!”
在她看来,嘉桐街的人们很少会向旁人哭诉,尽管单单看去,每个人的故事都可能是场灾难。但当它们汇聚在嘉桐街时,反而成了最稀松平常的生活。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