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16日,杨云清给父亲夹菜。
15月16日,杨云清(右)依依不舍告别96岁老父。
15月16日,杨友富和即将离开的亲友告别。
“96岁乐山老兵,寻回73岁儿子”后续
5月14日凌晨2点,中缅边境不远的云南镇康勐捧镇半个山村,96岁高龄的杨友富还没睡觉,他从四川老家离开时才1岁的儿子迎了上来,72年后的一声呼唤:“老汉,我来看你了。”让这位老人抹起了眼泪。
整整72年,四川老人杨友富在云南经历了怎样的人生?种种因素造成的骨肉分离和人生轨迹的改变,风烛残年的他又有怎样的心愿?华西都市报记者试图从老人和亲友的点点滴滴中寻找答案。
5月16日上午,杨友富抹着眼泪送别四川的儿子杨云清。大家这才发现,和山村的宁静一起被打破的,还有老人原本平静的晚年生活。
A
颠沛的72年
新房盖到一半他无奈被“送”上前线
72年后的杨友富和记者聊起家乡顺河大队时,记忆之门好像突然打开了。
1942年农历大年初一,杨友富一家的平静生活被打破。家里的新房子刚盖到一半,杨友富遭抓了壮丁,被“送”上前线。从这一天开始,杨友富的人生发生了重大变故,而他在四川的家人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迎头遭遇鬼子“不打死鬼子就是我死”
1942年,杨友富赶往缅甸抗击日本鬼子。当年的中缅边界一带全是没什么路的森林,他是靠一双腿,和大部队从四川走到了云南。那一年,直到端午节前后,历经艰辛的杨友富才走到指定战场。
杨友富讲起当年最惊心动魄的一次经历。身为通信兵的他在缅甸一个叫邦弄(音)的地方遭遇一个日本兵。狭路相逢的两个人拔枪就朝对方打,结果杨友富快一秒打死了那个日本兵。“不打死鬼子就是我死。”
不提不回川原因选择在云南娶妻落脚
1944年,杨友富从缅甸越过森林,跑到了现在生活的云南省镇康县勐捧镇。当年的勐捧镇半个山村,几乎与世隔绝,连路都没有。
杨友富当时为何不回四川与家人团圆?个中缘由他并不愿提。
到半个山村不久,他娶了一个当地女人,但1年多后这个女的就死了。后来经人介绍,他和现在的妻子结了婚,72年后成为村里人丁最兴旺的一家,达到四代50口人,他本人如今是全村年纪最大的老人,也是唯一一个四川籍的村民。
编篾子手艺营生辛苦拉扯大6个儿女
“这么多年,父亲过得苦,一直忙到80岁忙不动了才停下来。”小儿子杨新卫对记者说。
大女儿杨新果说,他们有6个兄弟姐妹,家里没多少地。因为太穷了,他们几个女儿都没读书,只有儿子读了小学和初中。好在父亲有编篾子的好手艺,“这是在四川就会的手艺,全家就靠他编篾子换点钱。”
在杨新果10多岁时,就一直看到父亲没日没夜地砍竹子、编篾子,手上全是老茧。“编一个晒垫要花2天时间。每次赶场那天,天还没亮,他就背着几十斤重的各种篾子制品,走山路到30多里外的镇上去卖。每次走到镇上要4个钟头,卖一个晒垫才几毛钱。”靠着这样辛苦的劳作,杨友富把6个儿女拉扯大。
后来,等大点的儿女能干活帮忙了,家里的经济情况慢慢好了起来。去年,子女贷款盖了楼房,杨友富也一起住进了新房。
B
不平静的4天
5月14日 相见
分离72年后老汉儿子深情拥抱
5月14日凌晨2点,平时都是9点就睡的杨友富一直坐在门口等待,历经72年,他终于等来了杨云清的一声“老汉”。云南的家人说,当时两位老人抱在一起,场面令人动容。想到血脉相连的亲父子竟已72年未见面,家里好几个女成员都情不自禁地落泪。
四川儿子的到来,让杨友富显得很激动。他让杨云清把床支在自己床边,两人晚上还要说话。“这几天他都显得很兴奋,每天抽的烟也比以前多了。”云南的家人说。
杨云清说,刚开始,父亲浓重的云南口音他根本听不懂,他的乐山话父亲也听不懂,大多时候是各说各的,甚至要找家人做翻译,而且要靠近老父亲耳朵大声说话才行,更多的时候是拉着手眼神在交流。但慢慢的,老父亲的话匣子打开了,特别是说到家乡夹江的事情,他的话语更多。5月16日 话别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