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阳(化名)1岁多时,与父母的合影。
出事后的网吧空无一人。
陪读父母在学校附近的租居屋。
肖家在老家的房子。 占才强 摄
捅进39岁肖福民胸膛的,是一把黑色的弹簧刀。
这是他和14岁儿子的最后一次交逢。在网吧里,他找到儿子,迎面扇了两个耳光,尔后拖到收银台前的椅子上猛打。
这并不是少年的第一次“反击”,两年前他就曾将高大的父亲甩在胯下,骑在脖子上打。
这是一个在时下中国乡村,寻常而又特殊家庭的两代人:贫穷、背井离乡、饱受生活折磨的父辈;隔代抚养、缺少父母陪护、亲情疏隔的留守孩子。
这一次,父亲捂住了胸口,趔趄地倒在了地上。儿子则躲进网吧的一角,浑身颤抖着。
父亲被他自己寄予最大希望的儿子杀死了。
网吧,刀弹了出来
在历经7个多小时之后,肖福民终于在县城河东的一家网吧里找到儿子。这里离学校很远,走路要近一个小时。此前,他几乎跑遍河西的所有网吧。
这是开学后的第二天。2月18日下午1点多,肖福民接到班主任的电话,儿子肖阳(化名)没到学校上课。下午3点,他再次接到班主任电话,儿子的学杂费还没有交。此前一天,儿子从家里拿走了交费的500元钱。
愤怒的寻找从下午持续到晚上9点。终于在一家名为“东盛网络”的网吧见到上网的儿子,怒不可遏的父亲不由分说,“上去就是两个耳光,一把将他揪到收银台前的椅子上,摁住就是一顿猛打。”陪同舅舅的刘东(化名),回忆表弟被找到后的挨打情形。
“挨耳光时表弟没有反抗,站在那一句话不说。”当怒气冲冲的舅舅脱下外套,放在吧台上,把表弟摁在椅子上时,刘东说,他看到了表弟的反抗。扭扯中,表弟从背后掏出了一把黑色的弹簧刀,“当时刀还没有弹开。”
刘东冲上去,试图抢夺表弟手握的刀具,但为时已晚。“还没等我抓住,刀子就弹了出来,刺进舅舅的左胸。”
身高一米七几的肖福民很快放开儿子,捂住胸口对刘东说,“赶快把他拉回去,不要让他在外面乱跑。”接着趔趄了几步,倒在吧台附近的一条走廊上,几分钟后身下已是殷红一片。
14岁的儿子则躲进了网吧的一角。刘东追到里面,“他浑身颤抖着,一句话也不说。”
案发前一天,从乡下到县城学车的刘东住在舅舅家,晚上和表弟同睡一床,“没有发现他有刀子,也没有发现他和父亲的关系有什么反常。”
肖阳被警方带走次日,三爷肖中生曾陪同他在看守所做笔录。肖中生告诉南都记者,据肖阳的供述,刀是他17号买的,那天他在学校被人欺负,买刀是为了防身。
但肖阳一位同班好友却透露,早在16号报名那天,他就看到肖阳手上有一把黑色的弹簧刀,刀子弹开后,比伸出的巴掌还长。肖阳说,那把刀是用来吓唬人的。
父子关系
这并不是父子间的第一次激烈冲突。
在湖南新化县上梅中学读初一的肖阳,老家在远离县城30多公里的游家镇群健村。去年9月,肖福民夫妻搬来县城,在儿子学校附近租了两间民房陪读。那是上世纪70年代的老农机厂宿舍,月租金仅200多元。
在母亲吴益云的记忆里,儿子肖阳刚出生时,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连买盐的钱都没有。”老公和她都只读了两三年书,这也是不懂教儿的家庭原因。
在肖阳两三岁时,夫妇两人背井离乡,去娄底、邵阳、长沙等地挖过煤、做过建筑工。儿子则长期由爷爷奶奶带养。
谈及儿时的肖阳,吴益云说,他很懂事,见人都笑嘻嘻叫伯伯叔叔。老公是个简单粗暴的人,有时爱打骂孩子,“他都不怎么顶嘴”。
同村13岁的肖天成,是肖阳儿时的玩伴,而按辈分肖阳要喊他“叔叔”。在他的回忆里,读小学时的“侄子”,除了调皮一点,“很懂礼貌,对人很友好,对他爸爸也很好。”
在他看来,肖阳的变化跟六年级时的一次挨打有关。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