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访】
日挣一二百元,跑俩月可挣辆电动车
早上6点,家住西韩砦的老周看了看天,“今天预报有雨”,将两件雨衣放入刚充了一夜电的电动车的后备箱,开始了一天的“征程”。
他的妻子在后面喊:“今天下雨路滑,别摔着坐车的人,不行早点回来。”
记者骑着电动车尾随其后,老周向记者“炫耀”自己的坐骑:“我的‘宝马’装了4块电池,能跑300公里。另外,我常备着两件雨衣,下雨的话乘客也能穿。跑完早高峰和中午的小高峰后,下午回来充会儿电,晚上晚高峰接着干。”
走到西韩砦村口,老周和其他同行打了招呼。“他们几个有从开封来的,也有洛阳的,我家是周口的。”
老周来郑州已三年,先后当过保安、建筑工人等,今年在朋友的介绍下,当起了“摩的”司机。
“这个工作没啥技术含量,一天能挣一百,好的时候能挣二百多。”
和进城务工的老周不同的是,“摩的”司机老张原先是国棉一厂的工人,“现在厂没了,得自谋出路养家,这个工作技术要求不高,干俩月,电动车的成本就收回来了,我们厂的好多人都干这个。”
开“摩的”的有下岗职工,也有在职公务员
记者随机对郑州市约50名“摩的”司机进行了调查,其中34名为进城务工人员,10名为国企下岗职工,这些人年龄在35岁到50岁之间,学历普遍较低。
调查中,记者也有一些意外的发现。“以前跑‘摩的’的多是进城务工者和下岗职工,现在我们发现其从业人群呈现多元化发展。由于从事这一行,技术要求不高,挣钱不少,现在有些公务员都加入了这个行列,搞起了兼职。我们曾查到过省直厅局的公务员、后勤人员……业余时间跑‘摩的’。”郑州火车站地区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火车站管委会一名工作人员介绍,摩的司机每天的收入在一二百元,如果欺客宰客,收入可能达到三四百元,受利益驱动,现在形形色色的人群都加入进来。
【市民说法】
车难打路太堵,为赶时间只好坐“摩的”
老周的乘客胡正斌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10月31日,郑州全城拥堵。他和朋友从东三街前去中原路华山路就餐。“当时根本打不到车,坐公交车得一个半小时,而坐‘摩的’半个小时就到了。”
家住刘庄的公司职员杨森认为,“摩的”给出行带来了很大便利。“每天早上,在刘庄公交车站点等公交的人特别多,万一挤不上公交,就会迟到,为了防止上班迟到,坐‘摩的’是个不错的选择。”
11月5日晚7时30分,在郑州火车站,无论是公交站台还是出租车等待区,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王女士在此等车已将近一个小时。“晚高峰期间出租车很少来火车站,公交车又挤不上去,看来等会儿只好坐‘摩的’了。”
昨天下午5时40分许,经三路和农业路交叉口,一名手拎行李箱的男子连续拦了5辆出租车无果后,跳上一辆“摩的”一溜烟儿走了。
摩的,摩的,泛滥源于“郑在堵”
【记者调查】
由“摩的”引发的事故屡有发生
“摩的”快捷、灵活、方便的优势让不少市民愿意接受“摩的”司机开出的高价,忽视了在车流中穿梭的危险。
查询本报线索平台,关于“摩的”的投诉一直不少,其中较多的是宰客、甩客现象,由“摩的”引发的事故也屡有发生。
“‘摩的’自身超重、功率大、速度快,刹车系统不灵敏,甚至有的‘摩的’转向灯、后视镜缺失,车辆稳定性较差,安全系数比较低。另外,‘摩的’司机为了多挣钱,经常违规行驶,很不安全。”郑州市交警三大队一位民警表示。
相关数据显示,郑州市有200多万辆电动自行车,每天平均发生交通事故130余起,据郑州市交巡警部门统计,在三环以内,白天的一般立案道路交通事故中,涉及电动车的占到八成以上,夜间涉及电动车的这类交通事故占到六成以上。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